4.2 平面镜成像 课后提高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平面镜成像 课后提高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1 17:3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课后提高练习
班级 姓名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芜湖无为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2. 如图所示,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高度应不低于她的身高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变小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D.演员与平面镜距离减小0.25 m时,像与演员距离将减小0.5 m
3. (2019福建泉州惠安惠南中学第二次月考)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
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
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虚像
4. (2019福建泉州永春二中等三校联考期中)一个挂钟正对着镜子,在镜子里看到挂钟的时间如图所示,则挂钟实际的时间是 (  )

A.3:25  B.3:35
C.4:25  D.8:35
5. (2018福建龙岩永定期中)如图所示,在一家商店里,细心的源源发现镜子中出现了多个自己的像。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镜子的质量不好,反射面不平整
B.光在两面镜子间发生多次反射后,形成了多个虚像
C.由于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折射形成了多个虚像
D.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
6. (2019福建泉州惠安惠南中学第二次月考)某同学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51  B.21:10
C.10:21  D.12:01
7. (2019山东济南长清期中)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人越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
8. (2019福建龙岩八中期中)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下面的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  )
A.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B.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
C.把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描述
D.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和物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
9.(2019山东济南济阳八中期末)下列关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镜中的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C.物体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变小
D.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0.(2019福建福州平潭新世纪学校第二次月考)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问: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
A.实像,像逐渐变大 B.虚像,像逐渐变大
C.虚像,像大小不变 D.实像,像大小不变
11.(2018黑龙江哈尔滨四十七中期中)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是5 m。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 m,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是5 m
D.人到镜子的距离是2 m
二、填空题
12. 小丽非常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每天上学出门前都要通过镜子检视一下,当她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 (2020原创试题)如图所示,2019年春节期间的夜晚,中海天地桥上张灯结彩,中海水上实景与海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若天地桥下水深3 m,桥上一盏灯距水面5 m,则该灯的“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距水面    m。
14. (2019山东济南长清期中)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她的距离为   m,当她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高度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5.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与蜡烛A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所成的像的位置。则蜡烛B应该是    (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A的好处是    。
1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玻璃板应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物体需放在  
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
三、作图题
17.(2018上海中考)在图中,根据给出的AB,作出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18. 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9. (2018吉林长春中考)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
(1)选用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更合理。
(2)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然后在原位置用光屏替换蜡烛B,直接观察光屏时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    像。
(3)使玻璃板上端向蜡烛A倾斜,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
10. (2018贵州贵阳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如图4-2-8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     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D',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D'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     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点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21.(2018山东临沂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4-2-9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虚像,A错误;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与实物等大,B错误;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靠近玻璃板,C错误;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D正确。故选D。
2. 答案 D 演员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高度应不低于她的身高的一半,故A错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C错;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与平面镜距离减小0.25 m时,像与演员距离将减小0.5 m,故D正确。故选D。
3. 答案 D 磨光的铜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 答案 A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际时间与题中所显示的时间成轴对称,如图所示:
所以此时实际时间为3:25。故选A
5. 答案 B 镜子质量不好,反射面不平整,不会造成镜子中出现多个自己的像,故A错误;人在两面镜子之间,光在两面镜子间发生多次反射后形成了多个虚像,故B正确;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发生折射成像,故C错误;因为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观察的镜面,因此不是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故D错误。故选B。
6. 答案 A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左右相反,所以这时的实际时间应是10:51。故选A。
7. 答案 C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A错误;平面镜只能成虚像,B错误,C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人不论是靠近还是远离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D错误。故选C。
8. 答案 D 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的得出过程,采用了实验推理法;用乒乓球的振动显示音叉振幅的大小,采用的是放大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光线说明光的传播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和物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选D。
9. 答案 D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像,A错误;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B错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C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D正确。故选D。
10.答案 C 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水面上出现的鸟的倒影就是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大小始终不改变,与鸟大小相等。故选C。
11.答案 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A错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错误;已知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 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 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是6 m,C错误;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是5 m,镜中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3 m,所以,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2 m,D正确。故选D。
12. 答案 不变 变小
解析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当人靠近镜时,镜中的像仍与人等大;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丽面镜时,小丽的像也面镜,所以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13. 答案 虚 5
解析 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灯距水面5 m,所以像距水面5 m。
14. 答案 4 不变
解析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人离镜2 m,像离镜也应是2 m,则她在镜中的像与她本人间的距离为2 m+2 m=4 m;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所以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高度是不变的。
15. 答案 不点燃 成像清晰
解析 实验时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则不易区分蜡烛B和A的像;然后将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点燃蜡烛A后,其发出的光线较强,玻璃板反射的光线较强,成像较清晰。
16. 答案 竖直 不同
解析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可以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的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为了得到普遍规律,物体需要放在不同位置多次实验。
17.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得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18.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本题要求画出能照亮的区域范围,所以应当确定边缘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反射光路图比直接应用反射定律更准确快捷。
19. 答案 (1)薄 (2)虚 (3)不变
解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中选用薄玻璃板是为了减小重影对实验的影响;(2)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却承接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玻璃板上端向蜡烛A倾斜,像的大小不变。
20. 答案 (1)垂直 (2)玻璃板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关于镜面对称 (4)逆时针
解析 (1)实验时,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可能找不到像,所以,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由于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由题意,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点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21. 答案 (2)不透过 (3)未点燃 相等 (4)A2
解析 本题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的能力,难度居中。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题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题图中的A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