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课后提高练习
班级 姓名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一、选择题
1. (2019微山模拟)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 (2019东辰模拟)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3. (2019重庆江津二中、支坪中学等七校第二次段考)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王老师的眼睛的症状及需要配戴的眼镜的镜片应该是 (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4. (2019山东济宁微山期中)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5. (2018湖南长沙中考)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
A.甲 乙 B.甲 丁
C.丙 乙 D.丙 丁
6. (2018山东威海中考)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7. (2020原创试题)(多选)2019年12月30日,滨州的万达广场举行促销活动,在广场西门有“扫描二维码加关注,送对联、送福字”的活动。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图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获取二维码信息。关于二维码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
C.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时,应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D.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的原理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发生折射而成像
8. (2019福建泉州泉港一中第二次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9. (2019辽宁沈阳和平期末)在2018年1月31日晚,受到世人瞩目的“超级月亮”“红月亮”“蓝月亮”组团在天空中亮相。小虎用如图所示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镜焦距比目镜焦距短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像更靠近眼睛
D.物镜越大,成像越清晰
10.小光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11. (2019河南平顶山期末改编)(多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①
12. (2018湖北黄冈中考)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医生用小镜子检查牙齿利用了平面镜成像
B.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
D.手机拍照时成的是物体缩小的实像
13. (2019福建福州平潭新世纪学校第二次月考)(多选)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爸爸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二、填空题
1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15. (2019辽宁沈阳和平) 9月4日,沈阳交警正式启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此系统能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智能抓拍并在LED显示屏上反复播放,系统中的高清摄像机成像和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显微镜”)相似,LED显示屏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6 .在探究模拟眼睛视力矫正的实验中,在图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
(1)此时,物距满足的条件是 。
(2)若用一个比较厚的凸透镜替换掉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则看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时,我们可以在光屏的 (选填“左”或“右”)侧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在凸透镜的左边A处放一个合适的眼镜的镜片时光屏上模糊的像变得清晰了,这说明这个眼镜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4)此实验是模拟了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视力矫正过程。
17. (2019吉林长春中考模拟)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
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三、实验探究题
18. 由于不良学习习惯和上网游戏、偏食等因素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加。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与近视相关的部分探究活动。
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实验中的光屏相当于眼球中的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图丙、丁中的 (选填“丙”或“丁”)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小王同学的眼睛也患了近视,近段时间看黑板上的字很模糊,他应选用如图戊所示中的哪一种透镜来矫正 。(请填字母序号)
19. 小明在家中发现了一副眼镜,于是利用眼镜的镜片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说明该镜片对光有 作用。
(2)按图甲方式测量该镜片的焦距,应如何测量 (3)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所成的是 像;从图中还能知道烛焰、镜片、光屏的中心在 。
(4)写出用镜片在光屏上成放大像的条件,并写出在图乙基础上,继续进行怎样的操作才能得到这样的像。
参考答案
1. 答案 A 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变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故选A。
2. 答案 A 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后面,所以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一些,这样像可以成在视网膜上。故选A。
3.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可知,王老师患了远视眼,也就是老花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配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答案 D
解析 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u5. 答案 A
解析 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还没有到达视网膜就已经会聚成像,可配戴凹透镜矫正,故选A
6. 答案 D
解析 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配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选项错误。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选项错误。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选项错误。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减小物距),故D选项正确。
7. 答案 BD 二维码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A错误;二维码中各个区域颜色不同,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B正确;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像,C错误;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的原理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发生折射而成像,D正确。故选B、D。
8. 答案 A 由题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A符合题意;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小于物距,B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答案 D 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望远镜的物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B错误;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的是把像放大,不是使像更靠近眼睛,C错误;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成的像更加明亮,D正确。故选D。
10. 答案 A 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变大,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像的亮度,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相对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像,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因此不用闪光灯拍摄的效果更好。故选A。
11. 答案 BD ③图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因此是近视眼;①图中是凹透镜表示是近视眼的矫正;②图中光线正好在视网膜上,是正常人的眼睛;④图中是凸透镜表示是远视眼的矫正。所以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③、①。故选B、D。
12. 答案 B 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可观察到牙齿的背面;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过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13. 答案 AC 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故A正确;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形成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老花镜,若形成一个大光斑,则是凹透镜,即近视镜,故B错误、C正确;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即老花镜,故D错误。
14. 答案 倒立 放大 虚 显微镜
解析 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小物体处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处在另一个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对于小物体来说是一个倒立的像,这与显微镜成像原理相同。
15. 答案 照相机 蓝
解析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LED显示屏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称为光的“三基色”。
16. 答案 (1)u>2f (2)左 (3)凹透镜 (4)近视眼
解析 (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在光屏上成像,所以物距满足的条件是u>2f;(2)厚的凸透镜焦距较小,用一个比较厚的凸透镜替换掉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则相当于增大物距,物远像近像变小,像距变小了,所以可以在光屏的左侧找到一个清晰的像;(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4)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凹透镜。因此此实验是模拟了近视眼的视力矫正过程。
17. 答案 缩小 凹
解析 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是由于远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故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18. 答案 (1)视网膜 凸透镜 (2)丙 D
解析 (1)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解释近视眼成因的是丙图;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图戊中,透镜A、B、C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透镜D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小王同学的眼睛患了近视,他应选用如图戊所示中的D透镜进行矫正。
19. 答案 (1)会聚
(2)镜片正对太阳光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它到镜片中心的距离,即焦距。
(3)倒立、缩小的实 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4)条件:物距在f~2f之间。
操作:向右移动蜡烛至距离镜片f~2f之间,同时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放大的像。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1)如甲图所示,光通过镜片形成了圆形的小亮斑,说明该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所以要让镜片正对着太阳光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3)由乙图可知物距u>像距v,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烛焰中心、镜片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可以保证成像在光屏中心。
(4)当f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