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1 17: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时段练习
班级 姓名
单元模拟测试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房山期中)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
C.把菜刀表面磨光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
2.(2018上海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期中)某同学在住宅楼里乘电梯时,看到的一张限乘说明,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该电梯最大限乘质量的“载重”栏数字的单位模糊,该电梯的最大限乘质量的单位应为 (  )
A.千克  B.克  C.吨  D.毫克
3.(2019北京延庆期中)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指针向右偏,下面的正确调整方法是 (  )
A.将底座右端垫高  B.将底座左端垫高
C.将平衡螺母向左边旋转  D.将平衡螺母向右边旋转
4.(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模拟)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像。选项所示四幅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是 (  )

5.(2019福建泉州泉港一中第二次月考)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气不足,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忽略篮球体积的变化),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  )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D.无法判断
6.(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第二次月考)根据密度公式ρ=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
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2019福建龙岩永定金丰片第二次月考)A、B、C、三种物质的体积
跟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三者密度大小及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是 (  )
A.ρA>ρB>ρC,且ρC>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C>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8.(2019江油模拟)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9.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把一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 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的酒精的质量是 (  )
A.20 g  B.10 g  C.16 g  D.8 g
10.用密度为2.7×103 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
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 m、0.2 m和0.3 m,制成后让质量检查员称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 kg、21.6 kg和54 kg,质量检查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  )
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测量时如果这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采用正确读法,液体的体积是  mL。
12.(2019云南昆明石林鹿阜中学期中)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5-5-5甲所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首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接着调节    使天平平衡。测量过程中,天平平衡后,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
13.(2019安徽芜湖无为期末)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是           。
14.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60 mL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是   g,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15.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 kg的水,它最多能装    kg 的水银;最多能装    m3的酒精。(ρ水银=13.6×103 kg/m3,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所示,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5-5-8中画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质种类 相同
体积V/cm3 10 20 30 40 50 60
质量m/g 5 10 15 20 25 30
(3)分析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         
17.(2018山西中考)小亮同学帮妈妈做饭时,发现茄子漂在水面上。他想:“茄子的密度是多大呢 ”他用天平和量筒测定茄子的密度,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
(1)将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   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2)切取一小块茄子,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它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用细铁丝将茄子块压入量筒的水中,并使其浸没,测出水和茄子块的总体积V2。茄子块密度的表达式:    。
(3)因为茄子具有吸水性,用上述方法测出的茄子块体积    ,茄子块的密度    。(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
18.(2019富乐国际模拟)一块石碑体积为5 m3,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石碑的样品,测得它的质量是120 g,用量筒装100 cm3的水,再把石碑样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到150 cm3处,求整块石碑的质量。
19.(2019贵阳模拟)在黔东南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银文化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奇美精巧的银饰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芸芸和妈妈到黔东南州旅游时被这些美丽的银饰所吸引,买了其中一款银饰,如图所示,芸芸想鉴别该银饰是否是纯银,测得该银饰质量为525 g,把该银饰浸没到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50 g的水。请你帮芸芸计算说明该银饰是否是纯银的。(ρ银=10.5×103 kg/m3)

参考答案
1. 答案 C 铁水凝固成铁块,状态改变,质量不变;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位置改变,质量没有变;把菜刀表面磨光,有一部分铁被磨掉了,菜刀所含铁的多少减少,质量变小;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形状变化,质量不变。故选C。
2. 答案 A 一个人的质量约为50 kg,12个人的质量约为:12×50 kg=600 kg。故1 000 kg比较符合实际,故A正确。故选A。
3. 答案 C 根据调节横梁平衡的原则“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可知,指针向右偏,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故选C。
4.答案 B 对于同一状态下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的图像应是过原点的直线,由题图可知应选B。
5. 答案 B 篮球变圆后,体积不再增大,继续给它打气,气体的体积不变,质量变大,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增大,即气体的密度增大。故选B。
6. 答案 C 对于同一种物质,在确定的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变的,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能理解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A、B、D错,故C正确。故选C。
7. 答案 C 由图知,体积相同时,A的质量最小,C的质量最大,
8. 答案 C 天平两边平衡,说明两瓶内液体质量相同,乙瓶内液体体积较小,由ρ= 知乙瓶中液体密度较大,所以A、B、D项错误,C项正确。
9. 答案 C 由题知,ρ铜>ρ水>ρ酒精,所以铜块在水和酒精中都是下沉的,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是相同的,即V排水=V排酒精,因容器原来都是装满液体,所以V溢水=V溢酒精,
解得:m溢酒精=16 g。故选C。
10. 答案 C 甲的体积:V甲=0.1 m×0.1 m×0.1 m=0.001 m3,则甲的密度:
因为ρ乙=ρ铝,所以乙是合格品;因为ρ丙<ρ铝,所以丙是废品;因为ρ甲>ρ铝,所以甲是次品。故选C。
11. 答案 偏小 26
解析 测液体的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如题图那样读数读出的结果偏小。采用正确的读数方法,液体的体积为26 mL。
12. 答案 平衡螺母 47.4
解析 使用前,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置于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天平的标尺上,1 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 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 g,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20 g+20 g+5 g+2.4 g=47.4 g。
13. 答案 质量 1 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 kg
解析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 m3的水,质量为1.0×103 kg。
14. 答案 80 1.0×103
解析 观察图像可知,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20 g,所以量杯质量为20 g;当体积V=60 mL=60 cm3时质量为80 g,液体质量为(80-20)g=60 g,液体的密度:ρ= = =1.0 g/cm3=1.0×103 kg/m3。
15. 答案 6.8 5×10-4
16. 答案 (1)右 (2)如图所示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换用两种不同的物质,按相同的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解析 (1)由图可知,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根据表中的数据,找出体积与质量的对应点,再用平滑的线进行连接即可;(3)分析图像可以看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换用两种不同的物质,按相同的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17. 答案 (1)水平台 零刻度线 左
(3)偏小 偏大
解析 (1)天平在使用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2)茄子块的质量为m,体积为V2-V1,则茄子块的密度为ρ=
(3)茄子块浸没在水中后,会把一部分水吸入其中,此时V2小于水和茄子块的总体积,因此测得茄子块的体积V2-V1比茄子块实际体积小,由此导致测出的茄子块密度偏大。
18. 答案 12 t
解析 V样品=V2-V1=150 cm3-100 cm3=50 cm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石碑样品的密度就是整块石碑的密度;
m石碑=ρV石碑=2.4×103 kg/m3×5 m3=1.2×104 kg=12 t
19. 答案 见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