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时段练习
班级 姓名
单元模拟测试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
1.(2018黑龙江哈尔滨四十七中期中)在下列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2.(2019天津中考模拟)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选项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
3.(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如图4-7-2所示是我们通过微信聊天时经常使用的表情包,如果将这个表情包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则它在镜中的像是 ( )
4.(2018青海西宁中考)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B.利用红外遥感技术监视森林火灾
C.注水后的游泳池看起来池底变浅
D.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2018福建龙岩永定期中)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A的上方,在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
6.(2018沈阳中考模拟)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7.(2019广东广州中考)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
8.(2019绵阳中考模拟)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9.(2020原创试题)如图所示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关于照相机使用及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区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照相时景物与相机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
B.在底片上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倒影中物体的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大一些
D.景物与倒影关于水面对称,倒影中物体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二、填空题
10.(2019安徽安庆桐城二中期中)位于我市的太白湖,水清可鉴。湖水“水清可鉴”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能形成物体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春日的太白湖公园分外妖娆,鸟语花香,柳树成荫,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鸟语”是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中的;“柳树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1.(2019高新中考模拟)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12.(2019辽宁沈阳和平期末)潜水者看岸边的观光者,看到的是 (选填“变矮”或“变高”)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观光者发现B处有一块鹅卵石,若想从A处发射激光照到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 (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
13.(2019福建龙岩永定金丰片第二次月考)太阳光是白光,它可分解成 种颜色的光。
14.(2019双语中考模拟)“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的范围,能形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15.(2019北川中考模拟)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
三、作图题
16.(2019河南平顶山期末)如图,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17.(2019河南平顶山期末)如图所示,凸透镜与水面平行,一侧的焦点恰好在水面上,水中一束入射光线射向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束光线发生折射后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8.(2018浙江杭州中考)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的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19.(2018湖南长沙中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择用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0.(2019陕西中考)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甲
乙
(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 。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 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 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 透镜矫正。
参考答案
1. 答案 C A图中,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图中,是光的折射现象;C图中,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图中,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C。
2.答案 B 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按要求先画出竖直射入井中的反射光线,据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知,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位置,故作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B
3. 答案 B 根据表情包的像与表情包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表情包与表情包的像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作出表情包的像。如图所示。
4. 答案 C 注水后的游泳池看起来池底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本题选C。
5. 答案 D 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鱼”的位置升高了。A图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A错误;B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错误;C图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C错误;D图中,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正确。故选D。
6. 答案 D 根据题意,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该光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A项错误,D项正确;纸上的光斑不一定是平行光会聚形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该光斑不一定在焦点上,B项错误;凸透镜可以用来制作远视镜片,C项错误。故选D。
7. 答案 C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是实像,故B错;成倒立、缩小的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焦距应小于10 cm,小红画的光路有误,故A、D错,C正确。
8. 答案 A 由题图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同学是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故应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B、C、D错误,故选A。
9. 答案 C 照相时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景物与相机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A、B正确;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因在发生反射时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所以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但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像与物等大、等高,C错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对称,D正确。故选C。
10. 答案 镜面 虚像 空气 直线传播
解析 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湖水“水清可鉴”说明湖水中出现了物体的像,该像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物体的像,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得到的,所以该像是虚像;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介质,“鸟语”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中的;柳荫是柳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1.答案 一定 虚
解析 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则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一定也能看见小明;后视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所以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像。
12. 答案 变高 虚像 B点
解析 连接A、B,过折射点作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虽然人看到的B点处是鹅卵石的虚像,鹅卵石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下方,但是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向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鹅卵石上了,如图所示。
当水下的潜水员看岸边观光者的时候看到的是变高了的虚像。
13. 答案 七
解析 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光屏上从上到下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
14. 答案 凸透 大于二倍焦距 倒立
解析 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似,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工作时顾客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15. 答案 放大 会聚 靠近
解析 物距为18 cm时,物距大于f小于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矫正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所成像的像距变小了,所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16.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作出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虚线),交点为S',作出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便为发光点S。连接S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即入射光线。
17.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18. 答案 (1)40° (2)不能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120°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入射角的两倍。
19. 答案 (1)玻璃板 (2)大小 (3)靠近
解析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采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玻璃板,蜡烛的像也靠近玻璃板,则蜡烛B应靠近玻璃板,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0. 答案 (1)放大 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
(2)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3)小 小于 大 后 凸
解析 (1)蜡烛在A、B位置时,像距大于物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2)蜡烛在C位置时物距较小,导致像距太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3)原来无法在光屏上成像,现在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即物距不变,又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像距变小了;既然更换的凸透镜聚光能力较强,说明其焦距更小,小于原来凸透镜的焦距15 cm;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的前后径太短,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