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3、第5~6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理解“倍”的含义,能运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花坛里有许多漂亮的花儿,你们想看吗?
2.(出示例题图中的花坛,没有其他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
二、探究新知
1.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
组织学生交流:
(1)我知道红花最多,蓝花最少。
(2)红花比蓝花多6朵,蓝花比红花少6朵。
(3)蓝花比黄花少4朵,黄花比蓝花多4朵。
……
提问:我们以前学过数的比较,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齐答:减法。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教师引导:比较两种花朵,可以对应着比较。
(2)学生动手实践。
①对应着蓝花圈黄花。(让学生联系“几个几”首次感知“倍”的含义)
②对应着蓝花圈红花。(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再次从“几个几”得出是几倍)
3.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1)学生开火车,分别说出准备题中除法算式的意义。
例如:8÷4=2,表示8里面有2个4;也表示8是4的2倍。
(2)解决问题:蓝花2朵,红花8朵。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①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解题思路。
思路1: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把红花每2朵分一份,看红花能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思路2: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②教师讲解:对照蓝花圈出红花,圈了4次,8朵红花里面有4个2朵,也就是说8朵红花是2朵蓝花的4倍。
③教师板书:
8÷2=4,表示8里面有4个2。也就是说,8是2的4倍。
(教师强调:上面算式8÷2=4的后面不写“倍”,因为“倍”不是计量单位名称)
④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动手摆一摆,放一放,并独立完成。
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9题。
先引导学生分别理解题意: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5.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4~8题。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们能在算式得数的后面加上“倍”字吗?
【教后思考】
本节课通过“从生动的直观形象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手、脑、口并用,在操作与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去经历、体验,构建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让学生在观察、验证甚至是失败中感悟数学知识,这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