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欣赏)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对于音乐欣赏课还缺乏兴趣以及倾听的习惯,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努力运用生动活泼、富于乐趣的形式,如设置情境、故事、律动、声势、乐器演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来陶冶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带领学生听、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使他们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情绪;感受世界名曲的不朽魅力;培养学生高雅的音乐生活情趣。 
2、了解匈牙利舞曲在速度和力度上的特点;通过律动、演唱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 
3、通过分段聆听,辅以肢体动作,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初步分辩三部曲式的音乐结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特点,以及乐曲热情奔放的情绪。 
难点 对乐曲结构的聆听与分辨。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管弦乐交响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请大家用心聆听,并认真思考: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师:同学们,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激昂的、热情奔放的 
你们听过这样的音乐会吗?谁能告诉大家聆听音乐会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生生:安静聆听、不说话、不吃东西、不随意走动 
3、师:你们真是文明的小听众!不过老师还要补充一点,每当节目演出结束的时候,要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演奏者的感谢和尊重! 
(二)作者简介,音乐之根 
1、师:哪位同学知道刚才聆听的这段热情奔放的音乐作者是谁? 
2、师:《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完成的,那么勃拉姆斯是德国人,为什么却写了一首匈牙利舞曲呢? 
生:不知道 
3、师:勃拉姆斯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乐师家庭,后来他在一个城市生活时,对当地的吉普赛音乐非常感兴趣,吉普赛是一个有着悠久浪漫历史的民族,由于受迫害人们从一个国家流浪到另一个国家,不少人在匈牙利定居了下来,由于吉普赛音乐热情奔放,自由浪漫,后来就被纳入了匈牙利民族音乐中。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被这种音乐也深深的吸引了,他就创作了《匈牙利舞曲》,一共21首,刚刚我们听到的是第五首,称之为《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三)分段欣赏 了解曲式结构 
1、接下来老师带大家一起分段欣赏这首《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首先我们聆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听一听它的速度和力度有什么特点?(播放A乐段第一主题部分) 
生:力度强、速度较快 
2、我们一起唱一唱这一主题,先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师范唱) 
①分句教唱 
②师带生一起唱 
③加速唱(纠正不足) 
④跟音乐唱(表扬) 
⑤这一主题我们演唱了几遍? 
生:两遍,因为有反复记号。(板书:2遍) 
3、师:这段的速度特别快,力度到最后同学们发现老师做什么了?(跺脚)表示力度更怎样? 
生:力度更大。 
师:这就是要告诉大家乐曲的第一主题怎么样? 
生:第一主题结束。 
4、师:咱们也跟着勃拉姆斯第一主题的这段音乐,当一次小小的指挥家,来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好不好?(起立)一起抬起你的双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师带生边唱边指挥,生不足之处师要提出并纠正) 
5、第一部分老师给它起名叫做“A”,第一主题就用 “Ⅰ”来表示。(板书:AⅠ) 
6、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听一听它和第一主题的旋律又有什么区别呢?(播放A乐段第二主题,师可引导提示速度和力度上的区别)。 
生: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地方力度也更强。 
7、师:这是勃拉姆斯想用音乐表达什么?(师哼唱第二主题旋律+舞蹈律动,引导生感受到师在随音乐跳舞)。 
生:跳舞。 
8、师:勃拉姆斯想用舞蹈来唤醒所有人的音乐心灵,那同学们能不能用你的舞蹈来唤醒大家? 
①跟着老师一起边哼唱边做一遍动作(师边唱边带学生慢做) 
②我们跟着音乐边哼唱边做一次! 
③这一主题我们演唱了几遍? 
生:两遍(板书:2遍) 
9、师:现在勃拉姆斯唤醒了所有同学的音乐心灵。我们把这段音乐用 “Ⅱ”表示,“Ⅰ”和“Ⅱ”都属于A乐段!(板书:Ⅱ) 
10、师:勃拉姆斯又要创作了,他用舞蹈唤醒了所有人的音乐心灵,人们都迫不及待的跑到广场上去跳舞!我们来听听这一乐段,哪一部分音乐是人们迫不及待的跑到广场上去跳舞,哪一部分是小男孩儿邀请小女孩儿跳舞,哪一部分是小女孩儿开心的接受了邀请?认真聆听!(生聆听音乐时,师通过动作来表现这三部分,以此来使学生通过师的动作引导来感受这三部分的区别)。 
11、师:男孩儿在邀请女孩儿跳舞的时候,他们还进行了音乐的对话,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师引导生根据音符来创编) 
例如: 3 4 | 3 2 | 这是几个音符?(4个)我们可以用4个字来表示男孩儿对女孩儿说了什么? 
生:男孩说“请你跳舞”;女孩说“我接受你的邀请”。 
12、师和生分别扮演男孩儿和女孩儿进行音乐的对话。(注意两句旋律不同,及时纠正) 
13、师: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一唱!提问:他们对了几次话? 
生:4次。 
14、师:我们再一起跟音乐表现一次,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他们沉浸在音乐中的对话表现出来!(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 
师:(表扬)这次所有同学都融入到勃拉姆斯的音乐世界中了!刚才男孩和女孩一起跳舞的这段就是这首乐曲的第二部分,老师给他起名叫“B”。(板书:B) 
15、师:接下来勃拉姆斯又要进行创作了,我们一起听一听,这段音乐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播放A’乐段,师做律动) 
16、师:这个乐段与哪个乐段是相似的?(生:A乐段)但是它比A乐段最后多了几个音,同学们看老师最后这是在做什么?(师做鞠躬动作,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的肢体语言感受到音乐结束了,师强调结束音)(板书:A’、结束音) 
师:这一乐段不光有老朋友,还有新朋友,新朋友就是“结束音”。 
17、师:但是这一乐段的第一主题演奏的几遍? 
生:一遍。(板书:1遍) 
18、我们再来认真听听最后这一乐段。 
19、师强调曲式结构ABA’ 
(四)完整聆听 
师:这首乐曲我们就学完了,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勃拉姆斯的这首《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五)表现乐曲 
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用热情奔放的心情和舞蹈来表现勃拉姆斯的这首《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给学生分组并做展示! 
五、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