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1 21:0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2页例3及“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
3.感知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显示三种情境:(1)小红为一张长方形照片贴上花边。(2)小亮用小棒围一个长方形;(3)小明沿长方形操场跑一圈(例3主题图)。
问:这三件事都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生:都是长方形一周的长。都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求跑多少米、花边多长、小棒多长,都是求各自的长方形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出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动手算一算,小组内交流算法,并说明理由,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算法(板书):
①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
28+15+28+15=86(米)
②分别求两条长和两条宽再相加。
28+28=56(米)  15+15=30(米)
或: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③先求一组长和宽的和,再乘2。
28+15=43(米) 43×2=86(米)
或:(28+15)×2=86(米)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3)你最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自由发言)
2.教学“试一试”。
(1)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然后展示学生的算法,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种: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25+25+25+25=100(厘米)。
第二种: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25×4=100(厘米)。
师:这两种方法都计算了正方形的周长(完善板书)。你认为哪种更简洁?
归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小组内交流算法,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3、4题。
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求长方形的周长(例3)。
(1)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
(2)分别求两条长和两条宽再相加
(3)先求一组长和宽的和,再乘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求正方形的周长(手帕的周长)。
25+25+25+25=100(厘米)
或:25×4=10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教后思考】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主动参与,以及积极主动的探索。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推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不同的学生因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知识积累、思维方式等不同,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时有可能存在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去猜测、去验证、去比较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最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了,学习目的性也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思维变得活跃了。
2.尊重学生的想法。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有一个过程,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将方法强加给学生,而要给学生创设民主的氛围,提供师生间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倾听的重要性,接纳别人的意见,修正及补充自己的观点,促进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