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泄湖中学 刘建利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知道元电荷
2、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二、教材及学生分析、备课思路
本节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通过接触起电、摩擦起电的分析让同学体会到是物体带电就是使物体的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打破物体的电中性,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同学体会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
三、教学易错点
1、在静电感应现象中,金属导体内移动的是电子,而不是原子核;
2、元电荷是电荷量,并不是某个实体电荷;
3、电荷量是不连续的,电荷的正负表示其带电性质。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起电方法,认识元电荷。
2.认识物体带电的实质,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3.理解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1、理解几种起电方式及它们的本质;
2、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流程 内容 说明
复习引申 引入新课: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板书】第一章 静电场【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复习】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板书】一、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引申】除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能带电外,在生活还有其他物体摩擦也能带电。你能举出实例吗?(梳子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也带上了电)【复习】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板书】3、起电、起电的方式【问题】1、为什么通过接触、摩擦的方法我们能使物体带电呢? 2、不带电的物体内部有没有电荷? 这部分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在老师引导、演示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得出。
带电的本质的研究 【学科引申】物体的组成:原子结构的复习。【总结】即使是没有体现出带电性质的物体其内部也是有正负电荷存在的,只不过正负电荷所带电量相等,没有体现出带电的性质,我们称物体处于电中性。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物体间电子发生转移,从而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新课】静电感应现象【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板书】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 4、起电的实质 电子的转移 这一部分涉及到学生的化学基础,在处理时以学生回顾为主。
电荷守恒定律 【总结】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在起电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应保持不变。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得到了电荷守恒定律。【板书】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引申】近代物理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粒子可以产生和湮灭,电荷守恒定律又可以表述为: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板书】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规律,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学习中进行了应用(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元电荷 我们称物体所带电量的多少为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仑。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是通过获得或失去电子的方式来达到带电的目的的,物体所带的电量的变化必然是一份一份的。我们称电量变化最小的单位为元电荷。【板书】三、元电荷电荷量(Q、q),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元电荷(e),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1e=1.6×10-19C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 可借助于“劳动榜样”中的“一抓准”来帮助同学理解不连续变化
课后作业 课本P4 问题与练习 2、3
六、教后反思
本节是静电学的第一节,也是电磁学的第一节,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但由于本节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有“跑题”的现象,在课后辅导时应对学生加以引导,不提倡想的太深。
情景引入
生活中的电现象
知识回顾
复习物体带电的定义、自然界中的基本电荷
复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起电的方式:接触起电、摩擦起电
提出问题
不带电的物体内部有没有电荷?
接触起电、摩擦起电的本质是什么?
类比探究,得出结论
①物体带电的实质是正负电荷所带电量不等。
②起电的过程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
探究引申
感应起电的介绍
提出问题
在起电的过程中电荷的总数有何特点?
总结规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得出
元电荷概念的给出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