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压强(综合提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的几个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蚊子的口器很尖
B.篆刻刀很锋利
C.破窗锤前段很尖
D.铁轨铺在枕木上
2.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B.液体密度一定时,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C.同一液体中的某一点向下的压强等于向上的压强
D.液体密度和深度一定时,液体越多压强越大
3.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用塑料吸盘挂物体
B.用注射器吸收药液
C.用压力锅煮熟食物
D.用塑料吸管吸饮料
4.(天津)下列有关压强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有压强
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5.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有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如图甲;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如图乙.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
A.盐水
B.煤油
C.水
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
6.(成都)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B.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C.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D.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7.(杭州)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8.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锅炉水位计
B.船闸
C.抽水机
D.茶壶
9.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如图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
10.有一种生活在田野里的小老鼠,它把自己的洞穴打在了小斜坡上,如图所示,这个洞穴有两个出入口B和C和一个存放粮食的地方A,有一次下大雨,水从斜坡上方的C洞口灌到了洞穴里,那么水面在老鼠的洞穴里到达的最高位置是( )
A.洞口C的顶端
B.洞口B的顶端
C.存放粮食处A的顶端
D.水从C流入洞穴里以后都从B处流出去,不会留在洞里
11.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甲液体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和ρ乙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12.(深圳)在沙滩上光脚走路,踩到贝壳时,脚会很疼.下列选项所涉及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A.甲:爷爷打太极时双脚变为单脚站立
B.乙:手持自制气压计从梧桐山脚走到山顶,管内液面升高
C.丙:在理化实验操作中,将胶头滴管的胶头松开,液体进入滴管
D.丁:台风到来时,某同学打开的伞面被吹“反”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3.(山西)小明给妈妈的透明茶壶添水后,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妈妈看到后问:“怎么才加了半壶水?”小明说:“我担心再多加一点,水就从细细的壶嘴溢出来了.”妈妈说:“你试试再加点水看看.”于是小明反复加了几次水后明白了:茶壶的壶嘴和壶身组成________壶嘴和壶身中的水面具有________的特点,所以不必担心再加少许水会溢出来。
14.(南充)边长12cm的均匀正方体,重为72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如图所示,若沿水平方向截下一部分a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且使a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b对桌面压强的1.5倍,则剩余部分b的高度为________cm.
15.食人鱼(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凶猛的鱼类之一,体形虽小,牙齿却像两条小钢锯异常尖利,能在几分钟内将攻击目标啃得只剩白骨.“牙齿异常尖利”是指牙齿的________小,能够产生较大的________
16.在地球表面附近,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从天空飞行的飞机上测得大气压为0.9x
105Pa,此时地面上的大气压为1×105Pa,由此可知飞机的飞行高度是________m.
17.(广州)停在水平地面的汽车质量为2400kg,汽车所受重力为________N.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共为0.12m2,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g=10
N/kg)
18.如图所示,一矿泉水瓶,装满500g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若空瓶的质量为50g,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cm2,则桌面对瓶的支持力为________N,瓶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把水倒满一个高10cm的薄纸杯,杯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如果在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用锥子扎出上、下两个小孔,打开瓶盖,可以观察到从________(选填“上”或“下”)孔流出的水喷得较急.(g取10N/kg,水
的密度为1.0×103kg/m3)
19.小明买来一满桶仙鹤牌酱油,他用小铁钉在密闭口A处扎了一个小洞,发现酱油倒
不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有效的解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0.如图所示,请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1.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球对墙面压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2.(6分)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_(选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小李调节好压强计后,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其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
________;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小李应该比较图________,得出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大,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________。
(4)小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16分)
24.(6分)一只底面积为0.01m2的盛水烧杯放在面积为1.4m2的水平桌面上,烧杯和水的总重为11N,烧杯高为0.12m,杯中水深0.1m.求:
(1)杯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2)杯底受到水的压力.
(3)桌面受到盛水烧杯的压强。
25.(10分)(福建)学校进行“注模”艺术作品的展示活动。小闽同学制作一个底部面积S=2×10-3m2,高h=0.15m的作品,将密度ρ=0.9×103kg/m3的某种液体注入模具内,用了体积V=5×10-4m3的液体,如图所示.g取10N/kg,求:
(1)成型前液体对模具底部的压强p1;
(2)成型作品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p2
《第九章
综合提升卷》参考答案
1.D
2.D
3.C
4.B【解析】
5.B
6.A
7.A【解析】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装入等量的水后,甲容器内液面最高,丙容器内液面最低,即h甲>h乙>h丙,由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可知,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最大,故选A.
8.C
9.D
10.B
11.C
12.A【解析】在沙滩上光脚走路,踩到贝壳时,脚会很痛,是因为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爷爷打太极时,由双脚站立变为单脚站立,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强,故A符合题意;手持气压计走到山顶,管内液面升高,是因为山顶气压低,故B不符合题意;将胶头滴管的胶头松开,液体进入滴管,利用的是大气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伞面被风吹“反”了,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故D不符合题意.
13.连通器
高度总是相同
14.5000
8
15.受力面积
压强
16.1
000
17.2.4×104
2×105
18.5.5
5500
1000
下
19.瓶内封闭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瓶身上方开个小孔,使瓶身和瓶嘴构成连通器
20.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
22.(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丙
(4)不正确,因为存在两个变量,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23.(1)小
(2)深度相同
(3)乙、丙
大
(4)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或在相同条件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4.(1)水对杯底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
N/kg×0.1
m=1000
Pa
(2)由F=pS得F=1000Pa×0.01m2=10N
11N
(3)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1100
Pa
25.(1)p1=ρgh=0.9×10kg/m3×10
N/kg×0.15
m=1
350
Pa
(2)因为作品放在水平桌面上
所以F=G=mg=ρVg=0.9×103kg/m3×5×10-4m3×10
N/kg=4.5N
P2===2.25×103P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