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追及相遇问题 强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追及相遇问题 强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2 05: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过关练:追及相遇问题
1.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描述两物体运动的图如图,则在的时间内,关于甲、乙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小
B.第内,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小
C.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D.两物体相遇两次
2.前几年雾霾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在某个恶劣天气中,能见度很低,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甲在前、乙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车刹车后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B.若t=24s时两车未发生碰撞,则此时两车相距最远
C.为避免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车的间距至少为48m
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可能是在开始刹车24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的
3.如图所示,Ⅰ、Ⅱ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A.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B.两球在t=8 s时相距最远
C.两球在t=2 s时刻速度相同
D.两球在t=8 s时相遇
4.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66.7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2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5m/s2
D.若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正常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5.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位置,同时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10s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第20s末,甲、乙两车运动速度相同
C.第10s末,甲、乙两车相距最近
D.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两次
6.一平直公路上有两条同向并排车道,汽车I和II分别在两条车道上行驶。汽车I、II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两车在t=2s时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0时,汽车I在汽车II前面5m处 B.在t=1s时,汽车I、II恰好并排行驶
C.在t=1.5s时,汽车I追上汽车I D.汽车II追上汽车I时,距终点还有10m
7.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两车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在时刻,车在车前方处,在时间内,车的位移为,则(  )
A.若在时刻相遇,则
B.若在时刻相遇,则
C.若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
D.若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车速度为
8.在我国新交通法中规定“车让人”,驾驶员驾车时应考虑到行人过马路的情况。若有一汽车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即将通过路口,此时正有行人在过人行横道,而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2 s汽车才能停止
B.在距停车线7.5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
C.若经0.25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
D.若经0.2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
9.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它们沿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甲、乙两车相遇
B.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
C.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D.相遇前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8m
10.甲、乙两物体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请你判断哪种情况甲可以追上乙(  )
A.甲的初速度为20m/s,加速度为1m/s2,乙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
B.甲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乙的初速度为30m/s,加速度为1m/s2
C.甲的初速度为30m/s,加速度为1m/s2,乙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
D.甲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乙的初速度为20m/s,加速度为1m/s2
1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物体
C.t1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12.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  )
A.A、B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
B.3 s内物体A的平均速度比物体B的大
C.A、B两物体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t=1 s时,两物体第一次相遇
13.在一条水平直赛道上,分别放着甲、乙两辆玩具汽车(可视为质点),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辆汽车达到它们最大速度后就匀速运动,观测到它们速度的平方随位移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加速过程中,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
B.在x=0.5m处,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C.在x=0.5m处,甲、乙两车相遇
D.在2s末,甲、乙两车相遇
14.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它们再次相遇前的运动过程中,则A、B两物体(  )
A.运动方向相同 B.加速度方向相同
C.相遇前相距最远为20m D.第4s末两车再次相遇
15.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t=0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则(  )
A.t=1s时,两车相距2m
B.t=2s时,两车再次并排行驶
C.0~1s内,乙车总在甲车前
D.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相距2m
16.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轨道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 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火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轨道的长度为25.0 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客车运行的速度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17.一列汽车车队以v1=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相邻车间距为25m,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v2=20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与车队最后一辆车相距S0=40m时刹车,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摩托车从车队旁边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数n足够多,问:
(1)摩托车最多与几辆汽车相遇?摩托车与车队中汽车共相遇几次?
(2)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多少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18.在某一长直的公路上,一辆静止的轿车前方200 m处有一货车正以1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轿车从静止出发以2 m/s2的加速度追赶,求:
(1)轿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货车?追上之前与货车最远相距是多少米?
(2)当轿车刚追上货车时,轿车司机立即刹车,使轿车以4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设轿车可以从货车旁经过而不发生碰撞)
19.近年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济宁地区经常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因雾霾天气能见度极低,一辆轿车正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其驾 驶员只能看清前方 55m 处以内的物体,求:
(1)如果以大小为 5m/s2 的加速度刹车,刹车后 3s 内的位移大小;
(2)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5s(从看到障碍物到开始减速的时间),为了避免 撞上前方 55m 处的障碍物,驾驶员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刹车?
20.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m/s,要想在3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1000m处正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必须以多大的加速度起动?某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min时追上汽车,摩托车和汽车的位移分别是:s甲=at2,s汽=vt,而s甲=s汽+s0你认为同学的解法正确吗?若正确请完成此题;若错误请说明理由,并按正确的解法完成此题。
2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人骑自行车以v0=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根据速度大小关系分析两物体之间距离如何变化.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判断位移关系.
【详解】
由图可知,内,乙的速度始终比甲的速度大,所以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大,故A错误;前3s内甲的位移:;前3s内乙的位移:,所以在第三秒末甲与乙相遇,此后乙的速度始终大于甲的速度,所以甲与乙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二者不会再相遇,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2.C
【解析】
A.甲车的加速度大小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
所以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故A错误;
B.t=24s时,两车速度相等,开始时,甲在前、乙在后同向行驶,所以若t=24s时两车未发生碰撞,则此时两车相距最近,故B错误;
C.t=24s时,两车速度相等。0-24s内,甲车的位移
乙车的位移
两者位移之差
所以为避免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车的间距至少为48m,故C正确;
D.t=24s时,两车速度相等。若两车速度相等时没有相撞,则速度相等后,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两车不可能再相撞,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A.甲、乙两小球作的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解得:a甲=-10m/s2,a乙=m/s2,故A错误。
B.从零时刻到两小球速度相等,乙物体向反方向运动,甲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它们的间距在增大,直到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有图象可知,该时间点在4s-6s之间,故B错误。
C.两球在t=2s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20m/s、-20m/s,所以它们的速率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
D.甲物体8s内的总面积为零即总位移为零,说明甲物体由回到出发点,乙物体前2s内静止,后6s内的总位移为零,说明乙物体也回到了出发点,又因为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所以两物体此时相遇,并且相距最近,故D正确。
4.B
【解析】
A.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正常情况下的思考距离x与速度v可得
选项A错误;
B.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酒后情况下的思考距离与速度,则有
则酒后比正常情况下多0.5s,选项B正确;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时,有一反应时间。以速度为v=15m/s为例:若是正常情况下,制动距离减去思考距离才是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发生的位移,即
x=22.5m-7.5m=15m
由可得
a=7.5m/s2
选项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汽车速度为25m/s加速行驶时,酒后驾驶后若要制动停止的距离是54.2m,小于前方险情的距离,可以安全停车,选项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A.乙车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乙车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选项A错误;
B.第20s末,甲、乙两车运动速度相同,都为20m/s,选项B正确;
C.在第20s前,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两者间距一直增大,选项C错误;
D.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位置出发,在第20s末前两者间距一直增大,此后,由于乙做匀加速运动,甲做匀速运动,乙可能追上甲并超过甲,故只能相遇一次,选项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A.由题图知,车Ⅰ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a=m/s2=10m/s2
车Ⅱ做速度v=15m/s的匀速直线运动,2s内位移分别为
30m
由于t=2s时两车同时到达终点,则位移差为
=xⅡ-xⅠ=10m
说明t=0时车Ⅰ在车Ⅱ前10m处,故A错误;
BC.在t=1s时,车Ⅰ前进5m,车Ⅱ前进15m,由于初始位置车Ⅰ在车Ⅱ前10m处,所以此时两车对齐,故B正确,C错误;
D.两车对齐之后,经1s到达终点,所以这个位置和终点间的距离为
15m
故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A.根据题述,在时刻,车在车前方处,在时间内,车的位移为,若在时刻相遇,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
解得,故A错误;
B.若在时刻相遇,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
解得,故B正确;
C.若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的时刻为关于对称的时刻,故C错误;
D.若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下次相遇时车速度
故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A.车减速为零所需最短时间为
故A错误;
B.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故在距停车线6.4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故B错误;
CD.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若经0.2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9.B
【解析】
AD.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处,前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两车的距离逐渐变大,在时刻速度相等,距离最远,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
AD错误;
B.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前内,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甲乙两车的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所以二者位移相等,B正确;
C.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二者最终可以相遇,最小距离为0m,C错误。
故选B。
10.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则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
相遇时有
整理得
此方程无解,故不可能追上,选项A错误;
B.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
相遇时有
整理得
解得
选项B正确;
C.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
相遇时有
整理得
解得
s
选项C正确;
D.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
相遇时有
整理得
解得
选项D正确。
故选BCD。
11.AD
【解析】
【详解】
A.乙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乙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t2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物体,则t2时刻,乙物体还没有追上甲,故B错误。
C.t2时刻之前,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t2时刻之后,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甲仍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减小,所以t2时刻相距最远,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12.CD
【解析】
【详解】
由图象的“面积”读出两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不等,而在第3s末两个物体相遇,可判断出两物体出发点不同。故A错误。由图象的“面积”读出两物体在3s内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则B的平均速度大于A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B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2==1m/s2.故C正确。由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1-3s内B的位移xB=×(4+2)×2=6m。A的位移xA=×2×2+2×2=6m,且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所以t=1s时,两物体相遇,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
对于速度-时间图象要注意:不能读出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抓住“面积”表示位移、斜率等于加速度进行分析.
13.AB
【解析】
【分析】
【详解】
BC.由图可得

在x=0.5m处,甲、乙两车速度相等;在中的任一位置,甲的速度均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车到达x=0.5m处所用的时间不同,故选项B正确,C错误;
A.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
结合图象可得
a甲=3m/s2,a乙=2m/s2
选项A正确;
D.由图得,甲、乙匀速时的速度分别为3m/s,2m/s
甲的加速时间
乙的加速时间
2s内,甲、乙两车各自位移分别为
在2s末,甲、乙两车不相遇,选项D错误。
故选AB。
14.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故运动方向相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斜率表示加速度,两图线斜率一个为正一个为负,故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
CD.由图像可知,在之前B物体的速度比A物体的速度大,B在A的前方,所以两物体相距越来越远,之后A物体的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两物体相距越来越近,故在第4s末两车相距最远,则相遇前相距最远为
故D错误,C正确。
故选AC。
15.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面积”大小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t=1s时,甲车的位移为
乙车的位移为
所以两车相距
故A不符合题意;
BD.由图像可知t=2s时,两车的位移相等,因为两车在t=0时并排行驶,所以t=2s时两车再次并排行驶,此时距出发点的距离为
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根据“面积”大小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在0~1s内,乙车位移总大于甲车的位移,所以在0~1s内,乙车总在甲车前,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16.(1)(2)a=1.35 m/s2
【解析】
试题分析:(1)设连续两次撞击轨道的时间间隔为Δt,每根轨道的长度为l,则客车的速度为
其中,
解得
(2)设从货车开始运动后t=20.0s内客车行驶的距离为s1,货车行驶的距离为s2,
货车的加速度为a,30节货车车厢的总长度为L=30×16.0m
由运动学公式有
由题意,有
联立解得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17.(1)3 6;(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当摩托车速度减为10m/s时,设用时为t,摩托车行驶的距离为x1,每辆汽车行驶的距离都为x2.
v2=v1-at
代入数据解得
t=20s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v22-v12=-2ax1
解得
x1=300m
x2=v2t=200m
摩托车与最后一辆汽车的距离△x=300-200-40=60m
故摩托车追上的汽车数
则追上汽车3辆
摩托车与汽车相遇的次数为
N=2n=6次
(2)设摩托车追上最后一辆汽车的时刻为t1,最后一辆汽车超过摩托车的时刻为t2.
解得
18.(1)20s (2)20s
【解析】
【详解】
(1)设轿车经t1时间追上货车
位移关系为:
代入数据解得:t=20s
此时,轿车的速度:v=at=2×20m/s=40m/s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设t'时两车速度相等
解得:
则相距的最远距离为:
(2)两车第二次相遇轿车减速到静止所用的时间为:
轿车减速到静止前进的距离为:
相同的时间内货车前进的距离为:
所以轿车停止后货车与货车再次相遇,所用时间:
19.(1) 10m ; (2) 1m/s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是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的大小,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刹车的最小加速度.
(1)36km/h=10m/s,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则刹车后 3s内的位移等于 2s内的位移,
(2)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x1=v△t=10×0.5m=5m,则刹车的最小距离为 x2=55﹣5m=50m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刹车的最小加速度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对于第二问,知道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20.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同学的解法不正确
按该同学的解法,摩托车在内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
其中

解得(超过了摩托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30m/s)
正确解法:设摩托车的加速时间为t1,最大速度为
vm=at1=30m/s
根据位移关系有
vmt1+vm(t-t1)=1000+v汽t
联立两式得a=0.56m/s2
21.(1)2s;6m(2)12m/s
【解析】
【详解】
(1)当汽车的速度为v=6 m/s时,二者相距最远,所用时间为
最远距离为
Δx=v0t-at2=6 m.
(2)两车距离最近时有
v0t′=at′2
解得
t′=4 s
汽车的速度为
v=at′=1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