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追及相遇问题 针对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追及相遇问题 针对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2 05: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针对训练:追及相遇问题
1.沿同一直线运动的A、B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始终相同
B.A、B两物体的加速度在前4s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A、B两物体在前4s内不可能相遇
D.A、B两物体若在6s时相遇,则时开始时二者相距30m
2.A、B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运动过程中(  )
A.B追上A前,两物体在t1时刻相距最远
B.在t1~t2 时间内,A、B运动方向相反
C.在0~t1时间内,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D.若在t1时刻A、B相遇,则运动过程中两物体相遇两次
3.2020年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在呼伦贝尔市举行。为此全市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冰上运动。如图所示,在游乐场的滑冰道上有甲、乙两同学坐在冰车上进行游戏。当甲从倾角为θ的光滑冰道顶端A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时,在斜面底部B处的乙通过冰钎作用于冰面,从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水平冰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和冰车均可视为质点,甲通过斜面与水平面的交接处(B处)时,速度的方向改变、大小不变,且最终甲刚好能追上乙,则(  )
A.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不相等
B.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相等
C.甲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一定小于乙的加速度
D.无法求出甲从过B点至追上乙行进的距离与AB距离之比
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某时刻两车正好并排行驶,从该时刻起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刻两车相遇
B.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且方向相同
C.0到t0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t1时刻甲、乙两车一定再次相遇,之后甲车将一直在乙车前方
5.平直公路上,一辆山地车以速度v沿公路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它经过某处时,该处有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沿与同一方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此山地车。由上述条件,以下物理量中可以求出的是(  )
①汽车追上山地车时,汽车的速度
②汽车追上山地车时,汽车走过的路程
③汽车追上山地车所历经的时间
④汽车追上山地车前,两车相距最远时汽车的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车同时从静止开始出发
B.在t=2s时乙车追上甲车
C.在t=4s时乙车追上甲车
D.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可能相遇两次
7.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相距,物体A以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
A.7s B.8s C.9s D.10s
8.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行驶,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8m处,此后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两车相遇一次
B.两车相遇三次
C.当t=4s时两车相遇
D.当t=8s时两车相遇
9.两辆玩具小车A、B在同一时刻从同一位置启动后沿直线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中虚线、实线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A车的加速度始终比B车的加速度大
B.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一定比B车的平均速度大
C.时间内,A、B两车在运动的过程中,只有一次相遇
D.时间内,A、B两车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有两次相遇
10.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的图像,图像交点对应的时刻为。由图像可以判断(  )
A.2s~8s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在0~8s内两车最远相距148m
C.两车在时刻和2s末速度相等
D.两车在时相遇
11.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4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在0~2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s~4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C.在t=2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
D.在t=4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12.如图所示,图线OP、MN分别是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B的位移—时间图象,其中OP为开口向下抛物线的一部分,P为图象上一点。P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s时,质点A的速率为1m/s B.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0.25m/s2
C.质点A的初速度大小为6m/s D.t=2s时A、B相遇
13.甲、乙两小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t=2s时两小车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甲车一定在乙车前方 B.t=0时,甲车一定在乙车后方
C.t=2s后,两车不可能再相遇 D.t=2s后,两车可能再相遇
14.2017年4月23日,青岛快乐运动秀之遥控车漂移激情挑战,挑战赛中若ab两个遥控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车启动时,a车在其前方2m处
B.运动过程中,b车落后a车的最大距离为4m
C.b车启动3s后正好追上a车
D.b车超过a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1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段曲线均为圆弧,则( )
A.两物体在t1时刻加速度相同
B.两物体在t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
C.两物体在t3时刻相距最远,t时刻相遇
D.0~t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16.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前去追赶,经t0=2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运动,若警车最大速度可达vm=16m/s,问:
(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起来后至少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17.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空坠物事件时有发生,我国《民法通则》及《侵权责任法》中都有规定,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发生脱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其所有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假设某高楼距地面H=47 m高的阳台上的花盆因受扰动而掉落,掉落过程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有一辆长L1=8 m、高h=2 m的货车,在楼下以v0=10 m/s的速度匀速直行,要经过阳台的正下方,花盆自由下落时货车车头距花盆的水平距离为L2=24 m(花盆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司机没有发现花盆掉落,货车保持v0=10 m/s的速度匀速直行,通过计算说明货车是否会被花盆砸到?
(2)若货车车头距花盆的水平距离为L3=19 m时,司机才发现花盆正在掉落途中,经Δt=0.5 s反应时间后采取加速(可视为匀加速)的方式来避险,则货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才能安全通过?
18.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1=16 m/s,乙车的速度为v2=12 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6 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1=2 m/s2的加速度刹车,6 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2=1 m/s2.求:
(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
(2)两车相遇的次数;
(3)两车速度相等的时间.
19.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设猎豹距离羚羊x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问:
(1)羚羊、猎豹加速时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加速时间分别是多长?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3)猎豹刚好要减速时追到羚羊,x值应为多大?
20.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
(1)汽车从路口启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汽车多长时间后能追及自行车?追上汽车时的速度多大?
21.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在前, 速度为vA=10m/s, B车在后速度 vB=30m/s. 因大雾能见度低, B车在距A车500m时, 才发现前方有A车. 这时B车立即刹车, 但要经过1800m B车才能停止. 问:
(1) A车若仍按原速前进, 两车是否会相撞? 若会相撞, 将在何时何地发生?
(2) 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 A车司机在收到信号1.5s后加速前进, 求A车的加速度多大时, 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物体先向负方向做减速运动,然后在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B物体一直向正方向加速,故选项A错误;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A、B两物体的加速度在前4s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前4s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因不知起始位置,则A、B两物体在前4s内可能相遇,选项C错误;A、B两物体若在6s时相遇,则计时开始时二者相距,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能从图象中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是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要正确比较各个图象表示的运动情况,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最好能把图象和实际运动想结合起来.
2.D
【解析】
A.由于不知道A、B两物体初始时刻的位置关系,故不能确定何时相距最远;当初始时刻B在后面时,由图像可知B追上A前,两物体在t2时刻相距最远,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t1~t2时间内,A、B的速度均为正,故运动方向相同,故B错误;
C.因为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B的加速度小于A的加速度,故C错误;
D.因为在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若在t1时刻A、B相遇,在t1~t2时间内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在t2时间后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故此后B一定会追上A,即动过程中两物体相遇两次,故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
AB.设甲到达B的时间为t1,追上B的时间为t2,水平面都是光滑的,A到达水平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甲的速度为v,则甲在水平面上的位移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被甲追上时的速度也是v,乙的位移

联立①②可得
可知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相等,故A错误,B正确;
C.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甲的速度达到v用的时间少,所以甲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一定大于乙的加速度,故C错误;
D.AB之间的距离
所以甲从过B点至追上乙行进的距离与AB距离之比为2,故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分析位移关系,确定两车是否相遇.根据图象斜率的变化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根据位移与时间之比分析平均速度关系.
【详解】
A.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t0时间内乙车的位移比甲车的大,则t0时刻两车没有相遇,故A错误.
B.0-t1时间内,甲、乙两车图象斜率均逐渐减小,则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甲图象切线斜率为正,乙图象切线斜率为负,则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
C.0-t0时间内甲车的位移比乙车的小,则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比乙车的大,则甲、乙两车没有相遇,之后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则甲车将一直在乙车前方,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对于v-t图象,关键要需掌握两点:①v-t图象的斜率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②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
5.C
【解析】
山地车甲、汽车乙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从图像上无法知道汽车乙追上山地车甲所用的时间,故不能知道汽车乙的加速度和路程,当汽车乙追上摩托车甲时,两车位移相等,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甲乙位移相等时,汽车乙的速度为2v,当山地车甲的速度与汽车乙的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故可求出的①④,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C
【解析】
由图像可知,乙车比甲车迟出发1s,故A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t=2s时,甲车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则知该时刻乙车还没有追上甲车,故B错误.在0-4s内,甲车的位移 x甲=×8×4m=16m,乙车的位移 x乙=×(1+3)×8m=16m,所以x甲=x乙,两者又是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运动的,则在t=4s时乙车追上甲车,故C正确.在t=4s时乙车追上甲车,由于t=4s时刻以后,甲车的比乙车的速度大,两车不可能再相遇,所以两车只相遇一次,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速度时间图线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相遇时两车的位移相等.
7.B
【解析】
B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此时B的位移
A的位移
xA=vAt0=4×5m=20m
因为xA<xB+x,可知B速度减为零时A还未追上B,根据
x+xB=vAt
追及的时间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前4s内甲车位移比乙车位移多
因为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8m处,所以t=4s时两车第一次相遇,在第二个4s内,乙车再次比甲车位移多出
即t=8s时乙车在甲车前方4m处,设再经时间t再次相遇。假设乙车停止运动前再次相遇

解得
即在末两车第二次相遇,之后,因为乙车在12s末停止运动,甲车始终在前,两车不再相遇,故两车共相遇两次,一次在t=4s时,一次在t=10.83s时,C正确,ABD错误。
选C。
9.D
【解析】
A.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时间内,A车的加速度与B车的加速度有相等的时刻,故A错误;
B.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时间内,A车的位移比B车位移小,由于两车从同一位置出发,则A车的平均速度比B车的小,故B错误;
CD.由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时间内A车的位移大于B车位移,时间内B车的位移大于A车位移,所以时间内两车相遇一次,此时B车在A车前面,此后A车的速度比B车的大,则时间内两车又可能相遇一次,所以时间内,A、B两车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有两次相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A.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为加速度,内,甲车的加速度大小
乙车加速度大小
A错误;
B.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从开始,共速时满足
解得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所以二者速度相等时相距
B正确;
C.速度为矢量,所以在末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错误;
D.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可知内
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
A.根据图象可知,在0~4 s内,甲的加速度不变,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乙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D.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知道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据图象可知,当t=4s时,两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该时刻两辆车的速度相等;在4秒前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当t=4s时,两车速度相等即相距最远,故BD错误;
C.在t=2s时乙车速度为
v乙=×(1.5+3)×2=4.5m/s
甲车速度为
v甲=1.5×2=3m/s
故C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象与追及问题的综合,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知道两车共速时相距最远。
12.AD
【解析】
A.x-t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则t=4s时质点A的速率为
故A正确;
BC.质点A的x-t图象为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当t=4s时有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
当t=4s时有

联立①②解得

所以质点A的初速度大小为4m/s,加速度的大小为,故BC错误;
D.由图可知质点B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则质点B的位移表达式为
设经过ts时A、B相遇,由图可知,则有
则有
解得
t=2s(其中舍去)
故t=2s时A、B相遇,故D正确。
故选AD。
13.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图看出,甲、乙运动方向相同,甲、乙的加速度分别为
t =2s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
因为t=2s时两小车相遇,即在t =0时,甲车一定在乙车后方,故A错误,B正确。
CD.t =2s时,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故t = 2 s时,,此后一段时间内甲在前面减速运动,乙后面加速运动,所以乙一定能追上加,两车再次相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4.CD
【解析】
【详解】
A、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b在时启动,此时a的位移为,即a车在b前方处,故选项A错误;
B、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选项B正确;
C、由于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图可知,b车启动后位移,a的位移,故选项C正确;
D、b车超过a车后,由于b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选项D正确.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结合初始条件进行分析处理.
15.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两物体在时刻斜率不同,所以加速度不相同,故A错误;
B.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在时刻之前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为正,所以都朝着正方向运动,时刻甲的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减小,而乙在时刻速度变为0,之后乙沿原方向速度开始增大,所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开始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做减速运动甲做加速运动,乙与甲的距离逐渐增大,且乙在前甲在后,时刻甲乙速度相同,之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刻前的某一时刻甲追上乙,之后甲超越乙,二者之间的距离变大,直到到时刻,甲乙速度又相等,两物体相距最远;两段曲线均为圆弧,可知从开始到时刻二者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即时刻甲乙位移相等,所以甲乙在时刻相遇,故C正确;
D.甲乙运动时间相等位移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CD。
16.(1)60m (2)22s
【解析】
【分析】
【详解】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即 .
两车相距 △s=υ(t0+t′)?at′2=60m
(2)警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为
此时货车的位移为
警车的位移为
此时两个车的距离为
还需要的时间为
因此总时间为
17.(1)会 (2)1 m/s2
【解析】
【详解】
(1)花盆下落到车顶的过程:
解得:
此过程车前进距离:
因为24 m(2)从花盆下落至司机发现问题的过程,货车匀速:
则有:
司机反应时间内,货车匀速运动:
若车尾刚好避险,货车加速过程:
解得:
所以,货车至少以1 m/s2的加速度运动才能安全通过
18.(1)2s(2)3(3)8s
【解析】
【详解】
(1)设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为t1;
v1t1-a1t12=v2t1-a2t12+6
解得:
t1=2s
(2)当t2=6 s时,甲车的速度为
v1′=v1-a1t2=4 m/s
乙车的速度为
v2′=v2-a2t2=6 m/s
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减速运动,设再经Δt甲追上乙,有
v1′Δt=v2′Δt-a2Δt2
解得
Δt=4 s
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
综合以上分析知,甲、乙两车共相遇3次.
(3)第一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3,有
v1-a1t3=v2-a2t3
解得
t3=4 s
甲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4 m/s,
第二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4,有
v1′=v2-a2t4
解得
t4=8 s
19.、,加速时间分别是4s、4s;;55m。
【解析】
【详解】
(1)根据得羚羊的加速度为:
猎豹的加速度为:
根据得:
羚羊加速度时间为:
猎豹加速时间为:
(2)因,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猎豹运动的时间
所以,猎豹追上羚羊时,羚羊也正在加速运动,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3)设猎豹在维持最大速度的时间内追到羚羊,由题意得总时间为:
由可知,当猎豹进入匀速运动过程1s后,羚羊将做匀速运动。所以,当猎豹追到羚羊时,羚羊早已在做匀速运动,只是匀速运动的时间比猎豹少了1s,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即猎豹刚好要减速时追到羚羊,x值应为55m。
【点睛】
对于追及问题一是要熟练应用运动学公式,二是明确追者和被追者之间的位移、时间关系,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列方程即可正确求解。
20.(1)2s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6m;(2)4s时能追上, 12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设经过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则有
解得
则两车相距的距离
(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设汽车追上自行车时的时间为,故有
解得相遇时间为
追上时汽车的速度
21.(1) B车开始刹车经31s在距开始刹车处810m两车相撞.
(2) A车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至少为0.15m/s2时, 才能避免相撞
【解析】
【详解】
(1) B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设a为B车加速度,
由公式
解得:加速度
若B车达到A车的速度,由公式
则有
所需要的时间为
而在80s内,A车行驶位移为s2=vAt1=10×80m=800m
因为:1600m>500m+800m
所以有B车已撞了A车.
若相撞,则有
解得:
(2) 设A车司机收到信号后以加速度aA加速前进,两车恰相遇不相撞应满足速度关系:vA=vB
即为:30-0.25t=10+aA(t-1.5)
位移关系为:sB=sA+x0
即:
联立解得:t=48.84s??? ?aA=0.15m/s2
所以车的加速度大于0.15m/s2时才能避免事故.
【点睛】
本题是物体做匀减速、匀速及匀加速相综合的应用,不论是什么运动,它们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所以有的根据速度相同来求出位移,有的根据位移关系来确定速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