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练习一”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
2.通过练习,会计算经过时间,能根据经过的时间推算开始或结束的时刻。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知识?
(师生一起梳理)课件展示本单元主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本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看谁掌握得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对本单元知识点有全面的把握,在理解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能够合理运用时、分、秒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判断方法。
教师注意巡视观察,挑选其中的易错题进行详细地讲解。
2.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打开”“一首”。
师:大家还记得日常生活中自己做哪些事所花的时间呢?例如,吃早饭大约要用15分钟。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做某件事所花的时间,教师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在倾听中了解情况,并判断正误。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穿衣、整理书包、看电视、上学等事情所花的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大小练习,巩固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对比日常生活中的用时长短,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三、能力提升,解决较复杂问题
1.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8题。
学生自行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解决本题的思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情预设】预设1:需要读出钟面时间,然后再来计算经过时间。
预设2:可以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确定钟面时间,然后数格子推出经过时间。
集体交流,展示思路。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10题。
师:仔细读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秒表上的时间以及三位同学跑步速度的快慢之分。
师:跑得快说明花的时间是长还是短呢?
【学情预设】短。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独立完成排序和连线。集体汇报,交流推理步骤。
3.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11题。
(1)师:说一说你是根据哪条信息解决第(1)个问题的。
【学情预设】第4行显示的就是第一节课的时间。
师:要计算第一节课用了多久,怎样计算?
【学情预设】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用的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集体交流算法。注意当分不够减时,要进行单位换算后再减。
(2)口答第(2)题,说一说是从哪条信息发现的。
(3)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然后集体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根据哪条信息解决问题的?怎样解决?
【学情预设】根据到校时间可以推测出出发时间。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出发时间要赶在到校时间之前,所以到校时间-经过时间=出发时间。
师:计算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指名学生交流。
(4)师:你发现了时间表中的安排有什么规律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学校生活经验,对时间表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结合题目中的时间表,不难发现每节课的上课时间都是40分钟,课间休息时间是10分钟。
师: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计算出第四节课的时间。
学生根据分析计算第四节课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把表格填写完整。集体推理步骤以及算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生活情境,无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建立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在学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会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薄弱点,适时点拨,达到“扶”的目的。虽然降低了难度,对学生的思维锻炼有所欠缺,但是却能做到面向全体。本节课有放有收,练习有难有易,学生能在锻炼中巩固时、分、秒的相关知识。但解决问题的处理不算到位,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后期要更加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情合理预设的同时,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作业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二、水厂工人要对水管进行检修,下面是文华区停水公告。
1.阳光小区共停水多长时间?
2.爷爷上午10:30到家,发现已经停水了,爷爷住在哪个小区?爷爷还要等多长时间这个小区才能有水?
3.才才家在幸福小区,他妈妈想在停水前做好午饭,她最迟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午饭?
参考答案
一、< < < > > =
二、1.40分钟
2.爷爷住在富华小区,爷爷还要等20分钟这个小区才能有水。
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