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解决问题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解决问题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3: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从描述生活中熟悉事物的长度入手,进一步巩固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用手画1厘米和1米有多长,通过学生的活动和交流,进一步让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得到认知。接着让学生描述尺子、身高等自己熟知的事物的长度,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估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为判断旗杆的高度作好铺垫。
2.以旧知作铺垫,在探究中实现知识迁移。
在复习过程中比较13厘米和13米的长短,让学生明确13米长、13厘米短。然后引出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的解法。由于有了复习题的铺垫,学生很自然就找到了参照物,使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水到渠成。
学习目标 1.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能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参照物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估测物体长度的实际问题,会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积极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学习活动,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能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1.理解并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
2.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
学具准备:学生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话说光头强当了“护林员”,镇长为了对他表示嘉奖,特别给他定做制服,电话询问他的身高,光头强说:“本人标准身材,体重70千克,身高170米。”镇长听后差点笑掉大牙。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3.你们知道13厘米和13米哪个长吗?为什么? 1.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表看法:
学生1:光头强身高170米,太高了吧!
学生2:姚明的外号叫小巨人,只有2米多,光头强有几十个姚明那么高。
学生3:我们教室长不足10米……
学生4:光头强身高170厘米才对。
2.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并说自己的身高相当于几个尺子长。
3.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13米长,因为我的身高是1米多,13米都有10个我那么长了,13厘米还没有尺子长呢,所以13米长。 1.填空。
(1)6米=(600)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2.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80厘米>79厘米
1米=100厘米
295厘米<3米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小华今年读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3)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开始画到刻度8。(?)
(4)爸爸的身高是178米。(?)
(5)一座楼房高20米。(√)
(6)一张桌子长1厘米。(?)
(7)小明的手掌宽8厘米。(√)
(8)一个杯子高10厘米。(√)
4.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把凳子大约高(B)。
A.42米 B.42厘米
(2)一棵树大约高5(A)。
A.米 B.厘米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旗杆是13厘米还是13米,并说明理由。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想一想:旗杆确实是13米高,大家分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判断的呢?
2.新知应用。
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长度单位的。 1.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1)学生1:我认为旗杆是13米。因为我有1米多高,旗杆比我高,所以应该是13米。
学生2:我也认为是13米。因为我的尺子是20厘米,13厘米比20厘米短,旗杆比尺子高,所以应该是13米。
……
(2)学生对比、交流后明确:都是先找到一个参照物,然后用参照物和旗杆比较,最后得出正确答案。今后在确定某个物体的单位时,就可以用找参照物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8题,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20( )。
黑板长3( )。
手指宽为1( )。
一本书厚约1( )。
手掌宽约8( )。
操场长为60( )。
课桌高约65( )。
一条跳绳长2( )。 1.独立完成,并交流判断的依据。
2.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做法。
小明身高120(厘米)。
黑板长3(米)。
手指宽为1(厘米)。
一本书厚约1(厘米)。
手掌宽约8(厘米)。
操场长为60(米)。
课桌高约65(厘米)。
一条跳绳长2(米)。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用厘米还是米作长度单位。特别是运用孩子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很多孩子都很有热情,学习劲头高,学习效率也高。确实,这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直尺和窗外的电线杆比、用铅笔和教室门的高度比等等,还有大量的估测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