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方程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和初步学会解含有两步运算的简易方程。
2、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解含有两步运算的方程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
怎么解答第一步,写法,即如何对方程进行变形求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1、复习前面学过的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10-X=0.42 2÷X=0.5
2、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解方程:7X+12=47
1)分析:
师:这个方程,和复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生:复习的方程是一步运算,这个方程是两步运算。
师:怎样来求出未知数的值呢?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根据生的各种解法求解,并检验求出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最终确定正确的解法。
师:把7X看做一个什么数?
生:加数。
师板书: 7X + 12 = 47
加数 加数 和
师:要求加数等于什么?
生: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师:那么7X=?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方程的过程。并提问每一步的解题依据。
7X+12=47
解:7X=47-12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X=35÷7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X=5
检验:把X=5代入原方程。
方程左边=7×5+12=47,
方程右边=47,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
3)师:解这样的方程关键是什么?
生:要先把7X看做一个数,先求出7X,再求出X的多少。
4)练一练:3X+6=15.3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集体核对,讲清解题算理。
引导学生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把X与因数的积看成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2、出示例4 解方程:63-5X=18
1)学生尝试解答例4
2)抽学生板演,并说说每一步的解题依据。
3)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2X-49=7.28,并口头检验。
3、小结:例3和例4其实都是把含有未知数的一步运算看做一个数(7X看做一个加数,5X看做减数),也可以说看做一个整体,然后把方程进行变形。
4、出示例5 解方程:X÷13+7=20
1)分析
师:这题应该把哪一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看做什么数?
生:把X÷13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看做一个加数。
师:你会把这个方程进行变形吗?
3)生交流解题过程,师板书过程。
X÷13+7=20
解:X÷13 =20-7
X÷13=13
X=13×13
X=169
4)练一练:解方程X÷4+3=7 (口头检验)
5、(出示例题) 3(X-12)=27
1)师:思考:这个方程你认为怎么解?你有几种方法?
2)同桌交流,并写出解题过程。
3)然后翻开书本,仔细看看小胖和小亚的解法过程,有什么不同?
4)解方程:4(X-17)=1(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运用
1、解方程
7.4+X=6×5.1 12(X+1.2)=144 6X÷3=30
25-X=75÷5 52.6÷X+13=39.3
学生练习完小结:有的方程可以把能运算的部分先运算,使方程变简单了再变形,如第1、4两题。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 X的一半加上8等于30,X是多少?
2)X减去48的差的5倍是100,X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4个例题的解方程有什么共同点?怎样解答这些方程?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52、53页
板书设计
解方程(二)
7X + 12 = 47
加数 加数 和
7X+12=47
解:7X=47-12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X=35÷7(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X=5
检验:把X=5代入原方程。
方程左边=7×5+12=47,
方程右边=47,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