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认识6~9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6~9各数的含义,认识并会读、写6~9。
难点:会书写6~9,并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跳皮筋、踢毽子……这几个小朋友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呢?(出示主题图)
这幅图里藏着一些我们还没有学过的数,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6、7、8、9,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8、9。(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6~9。
出示主题图,学生发现并叙述完数字信息后,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数字6。先提出问题“6可以怎么表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来表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给学生提供空间;然后通过摆一摆学具、练一练小手指、说一说生活中的事物……逐步抽象出数字6,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字6的形成过程。接下来进行7、8、9的教学,就显得容易多了。最后让学生用学具、手指迅速地表示出7、8、9,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选择最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学写6~9。
(1)提问:我们认识了6、7、8、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
追问:该数字像什么?写的时候怎么写才能写漂亮?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第23页的田字格里。
教师示范写时,学生练习书写。
(2)师:把6、7、8、9这几个数字宝宝请到直尺上,你认为它们应该排在哪儿呢?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读一读0~9这几个数,再让学生看着直尺回答。如某数前面有几个数,后面有几个数;哪个数在哪个数的前面;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等类似问题。(“想想做做”第3题)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数涂色。
2.“想想做做”第2题。
看数接着画。学生做完到实物投影下展示,并反馈。
3.“想想做做”第4题。
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认识到0~9这几个数,既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顺序。
4.“想想做做”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数填写再组织交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第几和几的区别,以及前、后等概念的应用价值。
5.“想想做做”第6题。
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每个小动物分别套中了几个圈,再判断谁得第一。
6.“想想做做”第7、8题。
可以先让学生填写再交流填写的结果,加深对数的大小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7.“想想做做”第9题。
可以让学生说说图意,在交流过程中相继提出鞋够不够的问题,由此引导他们进一步比较人数和鞋的双数。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什么帮助?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教后思考】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始终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由于学生在以前接触过6~9这些简单的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上。让学生基本上能掌握6、7、8、9的具体含义和书写方法。并对较多出现错误的地方:8的书写笔顺进行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