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认识图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认识图形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5: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 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
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一、情境导入
呈现机器人的形象: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见到你们,我的样子很酷吧!这是我聪明的头,这是我结实的身子,这是我的脚,这是我的胳膊。你们知道我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对,其实,我就是由你们盒子里的各种形状的物体组成的。你想认识它们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
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物体(拿出物体),谁愿意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学生分别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介绍给大家,并让同学们摸一摸这些物体。(一起认识、感知这些物体)
讲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
学生在脑子里回忆这四个图形。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拿出这个图形,好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物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在图上是怎样的。(出示图片:四种物体)
2.活动二:分一分、比一比。
师: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类呢?
(1)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引导学生先认识长方体,再提问:你觉得谁和长方体是最好的朋友呢?引出正方体,这样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
(4)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先摸一摸,再在桌面上滚一滚,交流自己的感受。
3.活动三:认一认、找一找。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黑板,老师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黑板上呈现几种立体图形)
(1)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2)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教室里的物体,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
(3)要求学生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4.活动四:搭一搭、数一数。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搭积木吗?现在我们就用刚刚认识的这些物体作积木,搭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1)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
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行评价。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2)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1)教师出示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1题:请你帮它们找朋友,并连一连。另外,你们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例,比比谁说得好。
(2)讲述: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逐个统计,填完表格后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些什么,初步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依次说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完成相应的填空。
四、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教后思考】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