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2 有趣的拼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2 有趣的拼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5: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有趣的拼搭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的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美丽的童话故事中,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难点:体验平面与曲面的区别。
一、情境导入
1.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好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教师选一个模型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
2.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身边的每一样物体都有自己的形状。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们交朋友,进行有趣的拼搭游戏。(揭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新知
1.第一个活动——滚一滚。
每四个小朋友一组,左边2个小朋友分别拿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同时在滑板顶端放手,右边2个小朋友观察,看发现了什么。
(1)听口令进行操作。
(2)讨论:发现了什么现象?怎么回事?
(3)两组交替活动,交流活动体验。提问:为什么球滚得最快?追问:要让长方体、正方体在滑板上向前走,你可以怎么办?说明这样“向前走”是滑动。
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只有平平的面,所以滚不起来,只能在滑板上滑动。球和圆柱都有圆圆的面,所以它们都能滚动,而球的每一处都很圆滑,所以滚得最快。
2.第二个活动——堆一堆。
如果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1)操作:选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物体堆一堆,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哪种物体容易堆一些,哪种物体最难堆。你还发现了什么?
(2)组内交流,指名说说哪种物体最难堆,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自主发言,说出在操作与合作的活动中发现、思索、领悟和获得的直观知识与经验。
(3)让学生逐步知道“平的”容易堆,“圆的”难堆。
3.第三个活动——摸一摸。
这是一个魔术袋,你摸出一个物体,并且说出是什么,它就归你啦!必须先蒙上你的眼睛才行哟!
(1)示范操作,指名上台摸,说出是什么物体。
(2)组内成员轮流摸,并说出所摸出物体的名称。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先摸物体说形状名称,再拿出口袋看说得对不对。还可以教师说名称,学生摸出来,看摸得对不对。每次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摸的时候是怎样想到是这个形状的。
(3)评价标准:每组八个人,说对所摸物体名称多的小组获胜。
4.第四个活动——搭一搭。
(1)老师也堆了一些,大家看看我是用什么物体堆的,用了几个,堆得怎么样。知道我用了哪些物体吗?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分别用了几个。看看老师搭的这个图形像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搭一搭?先讨论搭什么,然后再动手搭。
(2)各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各组介绍自己的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后,教师进行表扬鼓励。
(4)要求学生说说: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5.第五个活动——数一数。
(1)这是从小朋友们的作品中选出的一个,让我们来数数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这些像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的?有多少个?
三、总结延伸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动动脑筋搭出更多更美的东西。
【教后思考】
“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图形的个数,并进行分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