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1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1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5: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数的合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情境导入
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用三句话说图意。
(1)师:小朋友们不仅爱学习,还很爱劳动。瞧,这些小朋友正忙着干什么呢?(挂图出示主题图,最好是动画形式)
(2)师:他们在干什么呢?和同桌一起说说看。
(3)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有的小朋友在浇花,还有的小朋友在提着水走过来)
(4)师: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可以用几来表示?有几个小朋友在提水?可以用几来表示?
(5)谁能将这两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后,让每个小朋友自己说一说)
(6)师:根据3个小朋友在浇花,2个小朋友在提水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7)师:谁能将前面说的两句话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揭示课题。
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知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方案一:学生如果回答是数的,师介绍:要求回答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叫“加法”来计算。
方案二:学生如果回答是用加法算的,师介绍:你知道的真多!是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3.认识加号、等号、加法算式等方面的知识。
(1)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符号:“+”。(板书)它叫加号。(生跟读)
(2)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介绍: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介绍时,师配合手势)
师: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在一起,就可以用3+2来表示。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
算出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就可以用“=”来表示。(板书)谁能来介绍它的名称?(等号)
(3)3+2=5,你会读这个算式吗?(生读)读作:3加2等于5。(板书)
(4)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记忆:原来有一横,又加上一竖,这就是加号;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的,就叫等号)
(5)师:3+2=5是一个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
“2”表示什么?(2表示2个小朋友在提水)“3+2”表示什么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6)小结: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题左边图,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出示第1题右边图,按左边图的要求完成。在小组中交流算式的含义。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数是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4.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想想做做”第4、5题)
四、总结延伸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教后思考】
加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到加号是表示运算的符号,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在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3.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4.采用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培养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