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数的组成、写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以及2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2.会一个一个地数数,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熟练地写出20以内的数,说出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一”和“十”之间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小棒认识了11~20这10个数,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分别写11、14、17、20)学生齐读。
谈话: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想,在写11时为什么左边写个1,右边写个1呢?过去我们学习数的分与合的时候,知道1和2合成3,也就是1和2能组成3,那么11是怎样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11~20各数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
(1)教师出示例2情境图。
师问:这里有几捆小棒?几根小棒?
连起来,有几捆零几根小棒?11里面有几个1捆?几个1根?
我们说,1捆就是1个十,1根就是1个一,那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11里面有1个十,1个一)让学生说说11的组成。
在十位上写几就表示几个十,在个位上写几就表示几个一,那么11应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现在你明白11为什么这样写了吗?
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师板书: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2)教师在11的后面再加上1根小棒。
问:现在是多少?有几捆零几根?几个十?几个一?怎么读?
12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和同桌说一遍。
(3)教师接着在后面再加上1根小棒。
问:这是多少?几捆零几根?13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4)再加上1根小棒。
谁来直接读出这个数?谁能直接说出来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5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7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5)数到20了,这里又凑满了10根小棒,又可以捆成一捆了,看一看,有几捆小棒?这说明20里面有几个十?(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1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作十三。
(3)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1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作十四。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
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1)看着算珠图,先读出数。
(2)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填写。
2.“想想做做”第2题。
(1)找学生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将这些数字读出来。
3.“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说这些数的组成。
(2)再找学生到前面拨算珠。
(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
(4)找学生演示。
(5)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指名回答。
5.“想想做做”第5、6题。
先填空,再比较。
6.“想想做做”第7、8题。
同桌一起做一做。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教后思考】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从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