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热与能
5.1B
分子动理论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动理论;
2知道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知识解读]
1、分子定义: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里的分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单元,即具有各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以是原子、离子,也可以是分子)。在热运动中它们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物体由大量的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在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
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于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同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经典例说】
【例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B.水往低处流
C.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D.风吹时,风车转动
【思路点拨】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
【解答】解:
A、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烟是固体颗粒,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水往低处流,水的流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滴在地砖上的污渍,由于分子的运动而进入地砖更深,故难以擦净,故C正确;
D、风吹时,风车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例2】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丁为实验中的四种状态),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
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
C.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需要
14天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思路点拨】(1)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形成的,不能是因为外力造成。
【解答】解:A、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如果量筒底部是水,上方是硫酸铜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会迅速向下运动。所以为了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故A正确;
B、为了缩短时间,若采取搅拌措施时,无法证明分子自己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需要
14
天作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整个瓶子都呈现了淡蓝色,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B。
【例3】科学家研究了壁虎能抵抗地心引力吸附在物体表面的原因,壁虎的脚掌上长满了被称为“刚毛”的细微绒毛,每根刚毛末端又有成百上千个直径仅0.25微米的凸出物。这种精细结构使刚毛和物体表面分子距离极近,从而产生了分子引力。
科学家从壁虎的“刚毛”得到灵感,研发了“纳米微吸胶”。这种粘胶材料的表面类似平面“绒”布,把这种材料如图6(a)所示涂在手机支架上,当“纳米微吸胶”接触到手机的平滑背面,就能如图6(b)所示牢牢的“粘”住手机。
①下列现象中,体现了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_________(选填“A”“B”或“C”)。
A.磁铁吸引大头针
B.吸在墙上的吸盘难以脱离墙面
C.端面平滑的两块铅柱,相互紧压后,铅柱下方挂钩码,两铅柱也难以分开
②根据上述信息,“纳米微吸胶”能“粘”住手机,是由于_________作用。(选填“A”“B”或“C”)
A.大气压力
B.分子引力
C.磁力
③请判断:“纳米微吸胶”
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粘”牢帆布笔袋。
【思路点拨】①分析各个选项的“吸引”原因,得出体现分子间存在引力的选项;
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
③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A.磁铁吸引大头针是利用磁力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吸在墙上的吸盘难以脱离墙面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端面平滑的两块铅柱,相互紧压后,分子间的距离小,引力大,所以可以在铅柱下方挂钩码,故C符合题意;
②“纳米微吸胶”与手机的平滑背面相接触,“纳米微吸胶”与手机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纳米微吸胶”分子和手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能“粘”住手机,故B正确;
③“纳米微吸胶”与平滑面相接触,分子间的距离小,引力较大,但帆布笔袋的表面粗糙,分子间的距离较远,分子间的引力较小,不能“粘”牢。
故答:①C;②B;③不能。
[跟踪训练]
1.
物质是由
_______
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______________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____
和
________
。
2.
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跟
_______
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_________
。
3.
秋天,桂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桂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
4.
常温下将磨得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放置几年后可以发现它们相互渗入,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1所示,将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让它们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半杯水和半杯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2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6.
如图3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7.上海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8.
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
)
A.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B.沾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
C.液体很难被压缩
D.用浆糊很难把两块木头粘合在一起
9.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如果是0
℃的水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这叫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C.这叫扩散现象,它能发生在液体中
D.清水的温度越高,扩散进行越快
10.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
)
A.仍然是运动的
B.运动停止
C.一部分分子运动
D.大部分分子运动停止
11.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有热运动,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B.气体、液体和固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D.运动物体比静止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剧烈
12.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13.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为了探究液体中影响分子扩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同学用烧杯、冷水、热水、酒精、胶头滴管和红墨水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相等的酒精和水如图4(a)、(b)所示,在两杯液体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两杯液体变成红色的时间不同.然后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如图4(b)(c)所示,同样滴入相同的红墨水,热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短,冷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长.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①比较(a)和(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b)和(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B分子动理论参考答案
1.
分子;
做无规则的运动;
引力;
斥力。
2.
温度;
热运动。
3.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4.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有间隙。
5.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6.
C
7.
B
8.
C
9.
A
10.A
11.B
12.B
13.
(1)(体积相同)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扩散的快慢不同;
(2)(体积相同)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