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 有趣的图形 湘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 有趣的图形 湘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22 13:5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美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领域。学习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作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材设置是凭借象形文字的图形趣味性及线条在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线条表达和概括事物特征,提升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学生在不断的概括和简化中,将会体会到线条变化的趣味性,并能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线条描绘事物的能力。在本册第5课《线的表现力》学习了用线条描绘事物,第6课《新发现》学习用线条描绘剖面,从而积累了运用线条的能力。本课是让学生试着用线条描绘一个喜欢的事物并进行多次概括,形成一个有抽象效果的作品。因为对喜爱的事物有熟悉性,可大大增强学生作业的自信心,在不断的概括和简化中,学生将体会到线条变化的趣味性。学生虽然对国画材料比较陌生,但好在学校已经开设了书法课,孩子们在笔墨知识技能上已经有了一些基础,这也就为本节课的实际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课题《有趣的图形》
所在单位 九原区沙河二小 授课教师 孙正芳
授课时间 2018年11月17日 授课地点 沙河二小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象形文字的历史以及它们与线条绘画的关联。
2.用线条提炼有趣的图形,并适当进行美化装饰。
3.能直观感受图形魅力,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重点难点 重点:用线条概括出一幅有趣的图形。
难点:线条抽象提炼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宣纸、毛笔。
学生:宣纸、毛笔、国画颜料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并且观察里面的动物、景物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3.师:这样图形叫做象形文字。想了解象形文字吗?好,让我们追寻历史,看看象形文字的前世今生。在遥远的古代,那时还没有文字,用什么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呢?我们的祖先想到了在岩石上画画的方法,你能从这幅岩画中看出记录了什么吗?经过漫长的一段时间,岩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我们智慧的祖先想到了更加简化的方式。大家请看,这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它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就这样,甲骨文经过3000多年岁月的洗礼,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文字。多么奇妙啊!
4.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古人的脚步,画画《有趣的图形》。(板书课题)
新授
1.师:猜一猜,左边的甲骨文分别对应以上哪种动物?(生回答)
2.你们怎么一下都答对了,有什么窍门吗?师补充:虽然只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但却特别的形象。
3.老师也想试着画画,教师出示提前画好的一匹马的范画。介绍:这是提前画好的,怎么能像古人一样把这匹马画的更简练?(生回答)教师引导:我试着画一画。(教师范画),找出第一个秘诀。贴板书:简化细节,单线勾勒。
同学们再观察,我的线条都是一样的吗?(生回答)又发现了第二个秘诀。贴板书:线条要有粗细、长短、曲直变化。
老师还画了一幅图形,你们看怎么样?(生回答)你们发现了第三个秘诀。帖板书:突出主要特征。
4.小练笔训练:我这里有一些动物的图像,请你选一个感兴趣的动物,根据我们总结出的三个小秘诀画一画,时间3分钟。(学生创作,师巡视,选出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
5.欣赏艺术家毕加索、米罗和同龄孩子的作品。
创作内容
试着用线条描绘一个你喜欢的事物(动物、植物、景物,也可以是一件感兴趣事情),不断概括装饰成一幅有趣的图画。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自评:请你介绍本组的作品。
1.互评: 你最欣赏谁的作品,可以从线条、创意这些方面评价。
3.教师针对个别有特点的作品与学生互动点评。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人,创作出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你们真是一群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老师相信,今后你们肯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有趣的事物。
七、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领域,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对图形演变的过程理解,所以我用讲述的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让学生发现象形文字与图形的关联,了解了象形文字的历史。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大家做了甲骨文图形的连线游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线条在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象形文字是利用图形来做文字使用的,而这些文字代表的东西在形象上很相像,通过简洁的线条来表达的。接着我示范画了一匹马,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图形的三个秘诀。有了老师的示范,同学们在自己创作的时候,就简单多了。整体来看,学生的作品,想象力丰富,有创意,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让学生剪出画好的图形并以小组的形式一起粘到我提前做好的背景纸上,最后展评的时候,把背景纸连接在一起,仿佛是一幅长卷,形式感极强,很好调动了学生点评作品的积极性,同学们在讨论分析的时候,可以看到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形式,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纵观整节课,我最大的问题还是把学生“绑”的过紧,总是怕他们出错,牵着学生向我想要的方向走,没有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

激发学生探究甲骨文的兴趣。
导入本课。
让学生寻找图像与甲骨文之间的关联。
引导学生找出如何提炼、概况图形的方法。
尝试用找出的三个方法进行一个小训练,让学生初步感知创作图形的趣味性。
拓宽学生思路,可以用图形表现场景,并且告知学生可适当用色彩装饰。
为之后的创作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