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体温的控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5 体温的控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2: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温的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 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方法
(3) 表述体温调节的过程
(4) 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数据绘制图表来说明恒定的体温不是一个绝对值。
(2)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学好科学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重点 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调节,人体发热与中暑的机理解释。
三、教学难点 体温的控制过程
四、学生预学
通过学生自己翻书预学,结合自身已有的认识,达到①能区别恒温动物与非恒温动物之间的区别,为课堂上动物恒温的意义埋下伏笔;②能正确测量人体体温并绘制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体温曲线图,能在课堂上对比过程中认识到不同人体、不同部位、同一个体不同时段的温度是一个波动的值(可安排绘制发烧病人的曲线);③学习书本等到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多种形式。
五、教学过程
1、恒温的意义
观看恒温动物与非恒温动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表现,思考人体维持恒定体温的好处,这也说明了体温恒定的重要性,那人体又是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的哪?(结合学案)
2、产热和散热的方式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图表分析】
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
?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内脏
肌肉和皮肤
其他
16
56
18
10
1
8
90
1
你能根据上表的数据,参照左图,用图表示人体运动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吗?
falsefalse
对比一下:对比上面的两幅图,我们可以发现安静时与运动时的主要的产热器官分别是什么?
产热:安静时(内脏),运动时(肌肉和皮肤——骨骼肌)如寒冷时骨骼肌的颤抖可使产热成倍增加。另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产热。思考1:你不同部位测得的温度哪个更接近于人体体温,为什么?——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输送到全身各处。思考2:人体哪个部位的温度最低,为什么?——体表散热
散热: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散热,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控制。——完成学案上的题5
注意:当环境温度为28℃,人很少出汗,当大于这一温度时开始出汗,35℃以上时出汗是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
概念: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3、产热和散热平衡
【讨论】当人体的产热多而散热少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中暑现象
表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对策:注意防暑、降温工作。
【提升】当人体处于39摄氏度时是否也是产热多余散热?——发热过程的机理和正确的处理方法(解释到脑的作用)
4、体温受脑的控制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人的行为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作用。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