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其单元内容为“经典艺术欣赏”。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安排两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绘画三个板块。其中,建筑选取了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雄伟的帕提侬神庙、罗马大角斗场和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雕塑则选用了《三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大卫》和《加莱义民》。而绘画部分呈现了文艺复兴到18、19世纪西欧美术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蒙娜丽莎》、《椅中圣母》、《舞台上的舞者》;《孟特芳丹的回忆》、《干草车》;《苹果与橘子》、《铜质给水器》等。
二、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是自己任教班级上课,学生已经熟悉一个学期,相处较为融洽。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同时对美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但同时,也有近一半的同学不太理解西方艺术,平时接触也较少,欣赏能力只停留在表面的初步感知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欣赏方法,所以没有深入体会到作品中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
(一)欣赏外国的雕塑、建筑、绘画等作品,着重赏析雕塑《大卫》、《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建筑《巴黎圣母院》,绘画《蒙娜丽莎》,初步了解外国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学习运用观察探索、图例解构、比较分析等多种欣赏方式对外国传世名作进行感悟与分析,以提高对外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培养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认识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雕塑、建筑、绘画等),感受外国传世名作带给后人的艺术价值, 形成大的艺术观,正确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自我艺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了解西欧经典建筑(《巴黎圣母院》)、雕塑(《大卫》、《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五、教学难点
对外国传世名作(建筑、雕塑、绘画作品)体现的形式美的欣赏,即对作品中呈现的内容、形式的理解;并领悟其艺术价值,形成较为正确的世界艺术观。
六、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书、笔、分成八组(6人一组,1人担任组人)。
(教师)课件、学习单设计、板书、道具等。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渗透、引导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性。
1.课件出示图片:习大大和毛利人行碰鼻礼,入乡随俗。
(2014年11月20日,新西兰当局举行传统的毛利人欢迎仪式来欢迎习近平访问。)
2.课件出示图片:杭州市人民政府门口的武警战士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门口的雕塑。
①课件出示杭州市人民政府新址照片。
提问:知道这是哪儿吗?谈谈感受武警战士站在门口的感受。
(经国务院批准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2016年10月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驻地搬迁到江干区钱江新城的市民中心。)
②课件出示佛罗伦萨市政厅门口景象;了解门口竖立着几尊雕塑。
③图片对比,思考交流:国家之间为何会有这样明显的差异?
(板书:文化、历史等)
3.师小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社会学家费孝通早在30年前,就提出“各美其美”,正确理解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艺术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师揭题:《1.外国的传世名作》。(带着这样的艺术世界观走进第一课。)
【设计意图】通过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要入乡随俗,尊重他国的各种礼仪;领会尊重国家之间的礼仪文化。再通过照片对比——杭州市政府门口的武警战士与佛罗伦萨市政厅门口的雕塑,引导学生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世界观,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二)赏析雕塑作品《大卫》
1.课件出示图片: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过渡: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为什么会放在市政厅的大门口这么明显的位置上呢?不得不提到达芬奇,两位艺术大神之间的一场世纪对决。通过小短片来了解一下这2位大神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课件出示画家: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并微课视频讲解故事;并借用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初步分析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
过渡:你想,当达芬奇当时50多岁,一线艺术前辈,看着这个20来岁的小伙子一夜爆红,又来到佛伦伦萨心里肯定不开心。正当这个时候,一个更总要的事发生了。米开朗基罗接到了一个大单子——雕刻《大卫》。大卫是谁呢?他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个艺术题材。
3.师结合课件图片简要介绍大卫;简要讲解大卫与歌利亚。
(出自旧约圣经,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的故事)
4.学生分组,根据学习单合作探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与别的大卫的不同,体会作品极大的艺术魅力。
分析反馈:从同类比较、细节观察、情感体会等方面具体分析并板书。
5.课件再次欣赏《大卫》,师介绍: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这一名高大的英雄形象。
过渡:当然喽,在你雕刻的3年里,也遭到了很多的议论。就在议论渐渐淡下去时候,这场世纪对决刚刚开始。
6.课件视频讲述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之间的世纪对决。
补充:难题来了,眼下,佛罗伦萨成立了一个特别的艺术委员会,讨论《大卫》的安放位置,达芬奇就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经过长期的争论,最后大家决定把《大卫》安放在市议会广场上,没有听达芬奇的意见。于是乎,《大卫》就被摆在了市政厅南门最最显眼的位置上,去迎接每一个来到佛伦伦萨的人。
7.教师补充:为保护原作,市政厅门口现在放的是复制品。
其实,为避免原作损坏,意大利政府只对原作进行 3次翻模。现在市政厅们的《大卫》是复制品,真品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里。
【设计意图】通过两位大艺术家们(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的戏剧性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再借助学习单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大卫》作品的成功之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大卫》这一雕塑作品。
(四)赏析雕塑作品《断臂维纳斯》
过渡:刚刚体会了雕塑中男性的力量美,谁知道西方哪个雕塑表现了女性优雅美?
1.课件出示图片:断臂维纳斯。补充:美与爱的神,小爱神丘比特就是她的儿子。2.交流:知道为什么《断臂维纳斯》又叫《米洛斯的阿芙洛狄蒂》吗?
(在米洛斯岛上发现,维纳斯是罗马神话,阿芙洛狄蒂是古希腊神话)
3.思考并学习:美学里把她看出是一种美,由于她手臂残缺,又称她为残缺美。什么是残缺美呢?
4.课件播放视频:马未都馆长讲解残缺美。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
5.师小结:原来缺陷美,它能唤起人某种特殊的感受,能激发人其他联想,在与完美的对比中,缺陷使人感觉到追求进步、追求美的需要,从而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设计意图】与之前《大卫》雕塑的欣赏形成反差,《断臂维纳斯》不以神话故事为欣赏点;主要通过马未都馆长的欣赏评述短篇,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美术中的残缺美。并较为自然地过渡到下面一个环节中去。
(五)赏析建筑
刚才马馆长提到的罗马角斗场、庞贝古城都是建筑。建筑物就是一个大型的雕刻,建筑元素和雕像一样。
1.课件图片简单欣赏罗马角斗场和庞贝古城。
2.《巴黎圣母院》赏析。
①图片欣赏,理解哥特式建筑风格。
②补充:在大文豪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被称为“石头的交响乐”
3.小结: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有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图片,教师游览体会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风格三大特点。同时,通过教师小结,进一步领会西欧古建筑、古雕塑的辉煌。
(六)赏析绘画《蒙娜丽莎》
1.师课件图片:与《蒙娜丽莎》合影
2.课件出示:两幅学生临摹作品。
(贝里尼家族收藏大展来到杭城浙江美术展览馆,很多学生一睹复制品《蒙娜丽莎》作品,同时参与了“致敬文艺复兴”主题绘画比赛。)
3.师介绍达利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和博特罗的肥胖版《蒙娜丽莎》。
抛出问题:课后探究——为什么一个画了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一个画了肥胖版的《蒙娜丽莎》?他们临摹的画作也成为了名画呢?
【设计意图】通过同龄人的作品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并与开头的视频片段相呼应;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其实是引导分析画家本身的风格特点,为下节课做铺垫。
(七)小结拓展
1.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外国的传世名作,你学到了哪些欣赏雕塑、建筑、绘画等的方法呢?
2.教师小结: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必然要结合其时代背景,了解其文化土壤。
3.拓展:课件播放组图:2016年杭州某小学用照片模仿外国名作。
(杭州市省府路小学艺术节里的项目,孩子们模仿世界名画,可以真人扮演或实物创作,拍成照片和原作对比,并附上欣赏介绍。“世界名画模仿秀”的创意,是想让更多没有多少绘画技能的孩子加入艺术节的活动中,借此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本堂课,同时又回到课前提到的艺术世界观;引导学生用正确(文化、历史、艺术风格等)的角度去理解、去欣赏名作,提高鉴赏名作的能力。通过身边同龄人的例子,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形式——用照片及实物的方式演绎名画,更能激发他们对名画作品欣赏的欲望和积极性,为以后的名画欣赏教学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