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3第4题,完成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中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整理、比较,促进对确定位置、圆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2.在经历空间和图形相关知识的整理和运用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圆及组合图形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剪刀。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1.交流资料,构建框架。
师:同学们,你们课前整理了本学期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一下,看看谁梳理得科学、有条理,存在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课前能够整理出位置与方向(二)和圆两个单元的知识,包括一些概念、公式以及知识之间的一些关系。
师:在本册教科书中,图形与几何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课件形成知识框架。(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对本册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个环节,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复习圆的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知道了各内容的知识框架,现在来说说,每个框架里有哪些具体的知识点?
教师引导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提炼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3.复习位置与方向(二)。
师:在位置与方向(二)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我们该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该如何描述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可以说出“↑”表示北,可以用距离和方向、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学生交流,课件适时呈现相关内容并提炼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整理和汇报,指导学生回顾这些知识的推导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好扎实的基础。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通过自主梳理、小组交流、班上展示,我们把这两部分知识系统地整理出来,形成了一个知识的网络。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复习方法,今后大家要熟悉这样的方法,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以题为例,解决问题
1.以教科书P113第4题为例,巩固圆的知识。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题目可以知道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这是一个外圆内方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教科书的提示,可以自己阅读知道一些信息,能够观察出圆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阅读为理解打好基础,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没有深刻的理解。
(2)分析问题。
师:这道题的前三个小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学情预设】根据教科书的提示,学生可以知道第一个小题是解决圆的周长的问题,第二个小题是确定位置的问题,第三个小题是求面积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了解解决问题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和刚才整理的知识网络建立起关系,初步理解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2.解决问题。
(1)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内交流解答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都尝试着解决了问题,现在在小组内交流,讲一讲你是怎么分析的,怎么解决的,其他同学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小组长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最后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公式用错、计算错误,这些是很正常的。通过听别人说,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对学生来说印象深刻。自己发现的错误自己改正,对学生学习也是一种经历和体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这样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既积累了学习经验,又学习到了观察、比较、反思的学习方法。
(3)全班交流。
师:大家刚才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那么我们请几个同学把他们的交流成果展示一下,大家看看他们展示的成果,有不同的方法还可以上来补充。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对三个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解决方法,都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解答。
学生展示完毕后,课件集中呈现每个问题规范的解答过程。3.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师:大家刚才解决了教科书上的问题,那么根据现在我们知道的这些信息,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沿着湖走一圏要走多少米?湖的面积有多少?南门在西门的什么位置?有多远?早晨小明沿着水泥路跑一圈要跑多少米?等问题。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第二学段的表述中指出:要了解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个题目中设计的问题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建立起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三、强化练习,巩固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学生看大屏幕回答问题,课件显示结果。
【学情预设】这里有些问题不是直接提问,而是用省略号表示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第15题。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2)集中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本题涉及圆的周长、面积和比的相关知识,可能有的学生解决本题会稍微有些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部分学生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是教科书中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这两个题目巩固复习成果,灵活运用知识,培养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第16题。
(1)课件出示问题。
(2)逐问解答,展示交流。
第(1)小题小组合作解答后交流。
第(2)小题先探讨再解答。
师:猜想一下剪完圆后哪一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用数据说理,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假设第一个圆的半径是r,要剪掉n2个小圆的剪法中,剪掉的小圆的半径是rn,剪掉小圆的总面积为πrn2×n2=πr2,即和第一个圆的面积相等。
第(3)小题直接口答。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剪圆的方式判断剩下的废料是否相等的验证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全课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对本学期学习的图形与几何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复习,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问题,你们觉得,学习这个领域的内容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而且计算量也比较大。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由于问题很开放,学生畅所欲言,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学生的学习时间明显感觉很紧张。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建构知识和掌握方法上还是不足。如果用两课时教学本内容,教学效果应该好得多。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4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 )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2.弘扬长江文明,延续历史文脉,武汉将以南岸嘴为圆心,以3.5km为半径,覆盖三镇历史文化核心区域,努力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此区域的周长约是( )km,面积约是( )km2。
3.状状从家出发,向东偏北45°方向走了200m,又向南偏东45°方向走了200m,他现在的位置在家的( )方向。
4.一个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18.84cm,圆的面积是( )cm2。
参考答案
一、1.4 16 2.21.98 38.465 3.正东 4.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