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填空。(3分)
(1)《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____代女作家。著有处女作《_________》、散文集《素面朝天》和长篇小说《__________》等。
(2)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________”,
具有抒情性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A%92%E6%83%85%E6%80%A7?/?458239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_blank?)、_____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本文是一篇富有______的议论性散文。
2.品读课内语段,回答(1)-(5)题。(10分)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zǎn( )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ní( )?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
)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既,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襟( )怀
积zǎn( )
云ní( )
宽宥(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段中“自惭形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_________了修辞手法。第2段的括号里标点符号应该是________(2分)
(5)用“也许因为________,即便_______,也总是_______,便________。”关联词写一句句意明确的话。(2分)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B.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比喻强占他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C.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相互得到表彰)
D.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形容杂乱众多)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5.请将备选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下面的语段中的括号内,使其表达连贯。(只填序号)(3分)
青年一代( )、( )、(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①有担当 ②有本领 ③有理想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②黄金象征着财富,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③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是生命的源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通过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际,_________;______,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 也要借鉴外地经验
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 也要做好经验总结
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D.避免说一套,做一套 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8.综合性学习。(7分)
学习本文后,某班开展了以“人应该怎样活着”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1)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女排精神给了我们答案。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①请给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②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2分)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
(2)同学们围绕“人应该怎样活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一段话是小明的见解,但是有两个问题请你帮他修改。(3分)
我觉得人应该有目标地活着。王国维先生曾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A)这里景萧索,人孤独,但是却给人一种广远寥廓的无限感觉。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表面看似抑郁、愁闷、纠结,实则给人一种目标感,且无怨无悔。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这里满是欢喜,因为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后,目标已不知不觉得以实现的原因。
①(A)处划线句语序不当,“_______”应放到“__________”之后。(2分)
②(B)处划线句句式杂糅,应删去“___________”。(1分)
二、阅读理解(19分)
(一)《精神的三间小屋》(节选)(9分)
①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②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①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②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
③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
④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⑤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⑥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⑦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⑧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
⑨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⑩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1.针对第②段,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画线句①是并列复句。
B.语段中的第一个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转折,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C.画线句②是假设复句。
D.加点词语“喜怒哀乐”和“鲤鱼游弋”的结构不一致。
2.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建造“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2分)
3.作者凭什么推断“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2分)
4.结合全文,说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为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思,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2分)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填空。(3分)
(1)《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当代女作家。著有处女作《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和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2)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
具有抒情性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A%92%E6%83%85%E6%80%A7?/?458239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_blank?)、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
2.品读课内语段,回答(1)-(5)题。(10分)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zǎn( )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ní( )?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
)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既,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襟( )怀
积zǎn( )
云ní( )
宽宥(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段中“自惭形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_________了修辞手法。第2段的括号里标点符号应该是________(2分)
(5)用“也许因为________,即便_______,也总是_______,便________。”关联词写一句句意明确的话。(2分)
答案: (1) jīn 攒 霓 yòu (2)可望而不可既 可望而不可即 (3)自愧不如别人。(4)排比
破折号
(5)略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B.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比喻强占他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C.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相互得到表彰)
D.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形容杂乱众多)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5.请将备选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下面的语段中的括号内,使其表达连贯。(只填序号)(3分)
青年一代( )、( )、(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①有担当 ②有本领 ③有理想
答案:③②①
解析:根据三个词语的内在逻辑关系来选择。“理想”有指引作用,有了“理想”,才会有学本领的动力,有了“本领”,才能有能力“担当”。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①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②黄金象征着财富,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③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是生命的源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通过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际,_________;______,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 也要借鉴外地经验
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 也要做好经验总结
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D.避免说一套,做一套 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8.综合性学习。(7分)
学习本文后,某班开展了以“人应该怎样活着”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1)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女排精神给了我们答案。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①请给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示例一】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示例二】女排里约奥运会写下新传奇
②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2分)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示例】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2)同学们围绕“人应该怎样活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一段话是小明的见解,但是有两个问题请你帮他修改。(3分)
我觉得人应该有目标地活着。王国维先生曾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A)这里景萧索,人孤独,但是却给人一种广远寥廓的无限感觉。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表面看似抑郁、愁闷、纠结,实则给人一种目标感,且无怨无悔。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这里满是欢喜,因为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后,目标已不知不觉得以实现的原因。
①(A)处划线句语序不当,“_______”应放到“__________”之后。(2分)
②(B)处划线句句式杂糅,应删去“___________”。(1分)
答案:①“无限”放到“一种”之后。②“的原因”
二、阅读理解(19分)
(一)《精神的三间小屋》(节选)(9分)
①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②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①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②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
③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
④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⑤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⑥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⑦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⑧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
⑨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⑩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1.针对第②段,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B)(2分)
A.画线句①是并列复句。
B.语段中的第一个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转折,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C.画线句②是假设复句。
D.加点词语“喜怒哀乐”和“鲤鱼游弋”的结构不一致。
解析:B项两个省略号均表示列举的省略。
2.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建造“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2分)
因为人们根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3.作者凭什么推断“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2分)
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4.结合全文,说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为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思,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2分)
答案: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同时也应严格自律,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以及从读书中荡涤浮躁之气。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文章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的中心论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有人为戒除浮躁而每日静坐两个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论点。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2分)
答案:(示例)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绪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听歌,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之后我就会身心舒畅,解除烦恼,能够重新乐观积极地面对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2.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1)生字注音。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广袤
(mào)
赘(zhuì)余
窗棂(líng)
坍(tān)塌
要诀(jué)
困厄(è)
襟(jīn)怀
灼(zhuó)晃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
俯拾即(jí)是
驰骋(chěng)
金戈铁马(gē)
矗立(chù)
惊骇(hài)
濡养(rú)
灰烬(jìn)
积攒(zǎn)
几案(jī)
(2)词语解释。
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宽宥:宽恕,原谅。
襟怀:胸襟,胸怀。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游弋:在水中游动。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轻觑:轻视,小看。
濡养:养育,培养。
麾下:指将帅的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
坍塌:倒塌,崩塌。
矗立:高耸地立着。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间小屋的?
(1)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它需要我们用爱来让它变的光明而温暖。可是现在的我们对人对事时时抱着怨恨的心情,每当看到损害自身利益时总是责怪他人,从不反省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对人对事都能用一颗公正、公平的心去对待,对待每件事都能用一颗盛满爱的心去对待,那么我们的小屋里就会永远光明而温暖。??
(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第二间小屋中盛放着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只要我们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第二间精神小屋就会坚固优雅。
(3)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明确: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4)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间小屋中安放我们的自身。在这一间小屋里我们常常会把他人的想法、言论、行为放在这里,把它们当成我们自己的。可是这毕竟并不是我们自己真正所想、所说、所做,只要我们把自己真正所想、所说、所做的放在第三间小屋中,第三间小屋才会变的明亮、光鲜。所以,在这里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行为来装饰它,这样它才会变的明亮、光鲜。
文中所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不需要我们做到“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中所说的那样拥有雄浑的襟怀,也不需要我们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那种度量。
它只需要我们有一颗大心,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可是即使是以此为例,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为自己修建好这三间小屋呢?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9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10—14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5—1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细读感悟
●细读1-6段,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关系:层层深入,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2.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明确:“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3.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4.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明确: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
心灵进行了描述。“自惭形秽”是
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5.部分哪几段话表明由人需要物质空间自然转换到人需要精神空间?作用是什么?
明确:有“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这几句话自然转换显得不露痕迹。
6.第四段列举了城里人见面问话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生活中例子,是为了说明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为下文修建自己精神的三间小屋做铺垫。
7.在怎样的
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8.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
明确: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
●细读7-18段,思考:
1.请赏析第8段中“你的一生......铮铮作响”。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齐读第7-9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一层),思考:
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②“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
③第一间小屋中有什么?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爱和恨
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④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此种修辞方法的
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必然会增强说服力。如文中将“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再如文中“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3.齐读第10-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层),思考:
①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
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明确: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时你的爱好,这7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②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明确:在谈工作时表情是乏味麻木。这是因为找对了工作的幸运儿不多。其“濡养”或“腐蚀”作用是“快活和充满创意”或“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③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主要靠自我找寻”?
明确:主要靠自我寻找,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象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靠自己去努力探索。
④为什么你很“难预知将来”?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明确:很难预知,是因为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还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的眼睛。
⑤当我们“可能已耗费半生”,“费事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还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明确:当我们可能“耗费半生”,“费时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的单纯可爱的本质时”,我们还要在“精神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⑥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
明确: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简而言之,有事业心,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4.读第11段,文段中运用以“假如”为开头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5.如何理解“否则,鸠占鹊巢……不得安宁”的内涵?
明确:“鹊”指的是“事业”。“鸠”与“李”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如果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的位置,或者事业为其他方面所替代,家必定不会稳定安宁。
6.齐读第15-18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三层),思考:
①为什么作者会说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
明确:之所有“怪”就是因为人们根本还未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是不正常的。
②文中16自然段说我们认识的人具体指哪些?
明确:我们所认识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别的喉咙都囔过的,别的手指圈划过的、世界万物。
③文中16自然段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明确:
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找不
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作用: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
④文中17自然段开头说“如果真是那样”,这里的“那样”指的是什么?“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又会怎样?
明确:“那样”即第16自然段中鲜明对比的有关情况。“如果真的那样”则“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7.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8.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
明确: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9.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基础上来审视生活,从而达到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10.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细读19、20段,思考:
1.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明确: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3.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4.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五、品味语言
探究一: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
文中“我们……但我们……”这一组排比句指出了
什么?
明确:指出我们建筑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的条件分别是: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
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探究二: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六、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七、拓展延伸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明确:如果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拥有了爱心,事业和自我,那么我们生活里就拥有了健康,庄严,努力和真诚,那么,我们的精神小屋将会变得美观结实;如果我们扩大疆域,增修新舍,把诸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八、本课小结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需要有点向往,有点激情,更需要点精神,否则会变得鄙陋、庸俗。
王鲁湘:我们无法诗意地生活,但是我们可以追求诗意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追求诗意生活的想法都没有了,那么我们的生活注定永远苍白甚至贫瘠。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课后作业
下列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道加以写作。
1.我的精神小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可以发表独立的见解。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议论性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E%E8%AE%BA%E6%96%87?/?357196"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_blank?)”,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A%92%E6%83%85%E6%80%A7?/?458239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_blank?)、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给“读读写写”正音释义。标出疑难的句子。
3.再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是怎样描述三间小屋的?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
憎恶(
)
游弋?(
)
俯拾即是(
)?
灼晃?(
)
附着?(
)
赘(
)?
2.解释词语的意思。?
鸠占鹊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代桃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表达效果。?
4.分析“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语句的含义。?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3)说一说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答案】?
1.zēng?wù?
yì?
jí?
huǎng?
fù?zhuó?
zhuì?
2.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本文指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
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文中指事业因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而不得发展或荒废。?
3.用了比喻句,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4.如果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的位置,或者事业为其他方面所替代,家必定不会稳定安宁。
5.(1)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
(2)因为在当今世界里,我们在被世事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往往会丢失了自己,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3)作者认为只有为自己的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用独立的思考来重塑自我,同时认真地规划、寻找自己的事业,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间小屋的?
(1)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它需要我们用爱来让它变的光明而温暖。可是现在的我们对人对事时时抱着怨恨的心情,每当看到损害自身利益时总是责怪他人,从不反省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对人对事都能用一颗公正、公平的心去对待,对待每件事都能用一颗盛满爱的心去对待,那么我们的小屋里就会永远光明而温暖。??
(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第二间小屋中盛放着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只要我们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第二间精神小屋就会坚固优雅。
(3)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明确: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4)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间小屋中安放我们的自身。在这一间小屋里我们常常会把他人的想法、言论、行为放在这里,把它们当成我们自己的。可是这毕竟并不是我们自己真正所想、所说、所做,只要我们把自己真正所想、所说、所做的放在第三间小屋中,第三间小屋才会变的明亮、光鲜。所以,在这里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行为来装饰它,这样它才会变的明亮、光鲜。
文中所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不需要我们做到“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中所说的那样拥有雄浑的襟怀,也不需要我们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那种度量。
它只需要我们有一颗大心,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可是即使是以此为例,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为自己修建好这三间小屋呢?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9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10—14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5—1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二、细读感悟
●细读1-6段,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关系:层层深入,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2.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明确:“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3.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4.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明确: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
心灵进行了描述。“自惭形秽”是
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5.部分哪几段话表明由人需要物质空间自然转换到人需要精神空间?作用是什么?
明确:有“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这几句话自然转换显得不露痕迹。
6.第四段列举了城里人见面问话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生活中例子,是为了说明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为下文修建自己精神的三间小屋做铺垫。
7.在怎样的
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8.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
明确: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
●细读7-18段,思考:
1.请赏析第8段中“你的一生......铮铮作响”。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齐读第7-9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一层),思考:
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②“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
③第一间小屋中有什么?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明确:爱和恨;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④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此种修辞方法的
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必然会增强说服力。如文中将“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再如文中“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3.齐读第10-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层),思考:
①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
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明确: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时你的爱好,这7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②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明确:在谈工作时表情是乏味麻木。这是因为找对了工作的幸运儿不多。其“濡养”或“腐蚀”作用是“快活和充满创意”或“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③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主要靠自我找寻”?
明确:主要靠自我寻找,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象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靠自己去努力探索。
④为什么你很“难预知将来”?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明确:很难预知,是因为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还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的眼睛。
⑤当我们“可能已耗费半生”,“费事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还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明确:当我们可能“耗费半生”,“费时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的单纯可爱的本质时”,我们还要在“精神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⑥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
明确: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简而言之,有事业心,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4.读第11段,文段中运用以“假如”为开头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5.如何理解“否则,鸠占鹊巢……不得安宁”的内涵?
明确:“鹊”指的是“事业”。“鸠”与“李”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如果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的位置,或者事业为其他方面所替代,家必定不会稳定安宁。
6.齐读第15-18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三层),思考:
①为什么作者会说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
明确:之所有“怪”就是因为人们根本还未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是不正常的。
②文中16自然段说我们认识的人具体指哪些?
明确:我们所认识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别的喉咙都囔过的,别的手指圈划过的、世界万物。
③文中16自然段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明确:
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找不
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作用: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
④文中17自然段开头说“如果真是那样”,这里的“那样”指的是什么?“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又会怎样?
明确:“那样”即第16自然段中鲜明对比的有关情况。“如果真的那样”则“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7.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8.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
明确: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9.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基础上来审视生活,从而达到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10.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细读19、20段,思考:
1.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明确: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3.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4.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三、品味语言
探究一: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
文中“我们……但我们……”这一组排比句指出了什么?
明确:指出我们建筑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的条件分别是: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
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探究二: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四、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五、拓展延伸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明确:如果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拥有了爱心,事业和自我,那么我们生活里就拥有了健康,庄严,努力和真诚,那么,我们的精神小屋将会变得美观结实;如果我们扩大疆域,增修新舍,把诸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六、课后作业
下列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道加以写作。
1.我的精神小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①)。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②),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1.为第1、2段的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①( ):A.自惭形秽
B.自得其乐
C.自怨自艾
D.自我陶醉
②( ):A.可望而不可即
B.不登大雅之堂
C.心有余而力不足
D.杀鸡焉用牛刀
2.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文中画线处“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简述理由。
4.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画线处“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答案:
1.①A ②A
2.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
3.不能。因为第一间小屋里还要用来盛恨,包括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等;但只有爱比恨多,我们的小屋才光明温暖。
4.事业对人的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濡养或腐蚀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宽宥
游弋
轻觑
濡养
麾下
坍塌
yì
qù
rú
tān
huī
广袤
赘
余
窗棂
要诀
困厄
襟
怀
灼
晃
自惭形秽
憎恶
俯拾即
是
驰骋
金戈铁马
矗立
惊骇
灰烬
积攒
几
案
(mào)
(zhuì)
(líng)
(jué)
(è)
(jīn)
(zhuó)
(huì)
(zēng
wù)
(jí)
(chěng)
(gē)
(chù)
(hài)
(jìn)
(zǎn)
(jī)
一、读一读
yòu
二、记一记(注释中无)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襟怀:胸襟,胸怀。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点我朗读9
精神的三间小屋(朗读).wmv
初读全文,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间小屋的?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4、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
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间小屋的?
(1)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如何对这个小屋进行描写的?
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
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它需要我们用爱来让它变的光明而温暖。可是现在的我们对人对事时时抱着怨恨的心情,每当看到损害自身利益时总是责怪他人,从不反省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对人对事都能用一颗公正、公平的心去对待,对待每件事都能用一颗盛满爱的心去对待,那么我们的小屋里就会永远光明而温暖。????????
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
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二间小屋中盛放着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只要我们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第二间精神小屋就会坚固优雅。
反问句引出下文;
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
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3)关于第三间小屋的描写
第三间小屋中安放我们的自身。
在这一间小屋里我们常常会把他人的想法、
言论、行为放在这里,把它们当成我们自己的。可是这毕竟并不是我们自己真正所想、所说、所做,只要我们把自己真正所想、所说、所做的放在第三间小屋中,第三间小屋才会变的明亮、光鲜。所以,在这里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行为来装饰它,这样它才会变的明亮、光鲜。
文中所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不需要我们做到“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中所说的那样拥有雄浑的襟怀,也不需要我们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那种度量。
它只需要我们有一颗大心,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可是即使是以此为例,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为自己修建好这三间小屋呢?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心灵空间(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8):分析如何建立“三间精神小屋”。
第1层(7-9)如何建立第一间小屋。
第2层(10-14)如何建立第二间小屋。
第3层(15-18)如何建立第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扩建成精神大厦。
4、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
细读1-6段,思考:
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引发读者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关系:层层深入,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2.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3.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4.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
心灵进行了描述。
“自惭形秽”是
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5.本部分哪几段话表明由人需要物质空间自然转换到人需要精神空间?作用是什么?
有“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这几句话自然转换显得不露痕迹。
7.在怎样的
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6.第四段列举了城里人见面问话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举生活中例子,是为了说明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为下文修建自己精神的三间小屋做铺垫。
8.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
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
细读7-18段,思考:
1.请赏析第8段中“你的一生......铮铮作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齐读第7-9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一层),思考:
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
②“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
③第一间小屋中有什么?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爱和恨
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④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必然会增强说服力。
如文中将“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
再如文中“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3.齐读第10-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层),思考:
①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
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在谈工作时表情是乏味麻木。这是因为找对了工作的幸运儿不多。其“濡养”或“腐蚀”作用是“快活和充满创意”或“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②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
例子?
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时你的爱好,这7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③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主要靠自我找寻”?
很难预知,是因为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还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的眼睛。
④为什么你“很难预知”?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主要靠自我寻找,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象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靠自己去努力探索。
⑥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
当我们可能“耗费半生”,“费时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的单纯可爱的本质时”,我们还要在“精神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⑤当我们“可能已耗费半生”,“费事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还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简而言之,有事业心,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5.如何理解“否则,鸠占鹊巢……不得安宁”的内涵?
“事业”
“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4.读第11段,文段中运用以“假如”为开头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鹊”指的是:
“鸠”与“李”指的是:
“鸠占鹊巢”“李代桃僵”:
如果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的位置,或者事业为其他方面所替代,家必定不会稳定安宁。
6.齐读第15-18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三层),思考:
我们所认识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别的喉咙都囔过的,别的手指圈划过的、世界万物。
②文中17自然段说我们认识的人具体指哪些?
之所有“怪”就是因为人们根本还未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是不正常的。
①为什么作者会说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
③文中17自然段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那样”即第17自然段中鲜明对比的有关情况。
“如果真是那样”则“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④文中18自然段开头说“如果真是那样”,这里的“那样”指的是什么?“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又会怎样?
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找不
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作用: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有的人渐渐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7.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8.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
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9.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
10.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其内涵侧重人之常情,这是精神世界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础的情感。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事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指向的是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从精神层面比第一件小屋有提高。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
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逐步提高,共同构建了作者心目中的精神大厦。
1.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细读19、20段,思考:
3.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
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4.概括19、20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1.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①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从天窗洒入”一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驻足心间。
②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文中第19段“我们……但我们……”这一组排比句指出了什么?
指出我们建筑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的条件分别是: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
2.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充满爱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如果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拥有了爱心,事业和自我,那么我们生活里就拥有了健康,庄严,努力和真诚,那么,我们的精神小屋将会变得美观结实;如果我们扩大疆域,增修新舍,把诸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需要有点向往,有点激情,更需要点精神,否则会变得鄙陋、庸俗。
王鲁湘:我们无法诗意地生活,但是我们可以追求诗意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追求诗意生活的想法都没有了,那么我们的生活注定永远苍白甚至贫瘠。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下列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道加以写作。
1.我的精神小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精神的三间小屋
爱和恨—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撑起精神世界大厦
事业—自我寻找—选择自己适合和爱
好的事业
自身—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庄严、真诚的小屋)
(努力向上的小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可以发表独立的见解。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议论性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E%E8%AE%BA%E6%96%87?/?357196"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_blank?)”,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A%92%E6%83%85%E6%80%A7?/?458239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_blank?)、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给“读读写写”正音释义。标出疑难的句子。
3.再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是怎样描述三间小屋的?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
憎恶(
)
游弋?(
)
俯拾即是(
)?
灼晃?(
)
附着?(
)
赘(
)?
2.解释词语的意思。?
鸠占鹊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代桃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表达效果。?
4.分析“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语句的含义。?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3)说一说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间小屋的?
(1)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
(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
(3)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明确:
(4)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文中标记)
二、细读感悟
●细读1-6段,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
2.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明确:
3.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
4.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明确:
5.部分哪几段话表明由人需要物质空间自然转换到人需要精神空间?作用是什么?
明确:
6.第四段列举了城里人见面问话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
7.在怎样的
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
8.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
明确:
●细读7-18段,思考:
1.请赏析第8段中“你的一生......铮铮作响”。
明确:
2.齐读第7-9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一层),思考:
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
②“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③第一间小屋中有什么?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明确:
④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
3.齐读第10-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层),思考:
①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
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明确:
②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明确:
③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主要靠自我找寻”?
明确:
④为什么你很“难预知将来”?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明确:
⑤当我们“可能已耗费半生”,“费事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还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明确:
⑥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
明确:
4.读第11段,文段中运用以“假如”为开头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
5.如何理解“否则,鸠占鹊巢……不得安宁”的内涵?
明确:
6.齐读第15-18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三层),思考:
①为什么作者会说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
明确:
②文中16自然段说我们认识的人具体指哪些?
明确:
③文中16自然段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④文中17自然段开头说“如果真是那样”,这里的“那样”指的是什么?“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又会怎样?
明确:
7.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
8.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
明确:
9.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
【提示】在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基础上来审视生活,从而达到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10.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
●细读19、20段,思考:
1.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明确:
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3.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
4.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
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三、品味语言
探究一: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______文,但是巧用______、______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
文中“我们……但我们……”这一组排比句指出了什么?
明确:
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_______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探究二: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
四、写作特点
1.集_____、______、______于一体。(填表达方式)
2.构思________________。
3.语言______,意蕴______。
4.文笔_______。
五、拓展延伸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明确:
六、课后作业
下列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道加以写作。
1.我的精神小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①)。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②),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1.为第1、2段的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①( ):A.自惭形秽
B.自得其乐
C.自怨自艾
D.自我陶醉
②( ):A.可望而不可即
B.不登大雅之堂
C.心有余而力不足
D.杀鸡焉用牛刀
2.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文中画线处“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简述理由。
4.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画线处“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