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学习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说出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3、说出调查的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4、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5、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形成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2、说出观察、调查的的一般方法,描述和关注身边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学习难点
1、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2、形成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美好情感。
课前预习导学
1、举例说明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观察、调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在观察和调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3、可以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
4、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解决?
课堂学习研讨
1、导入:
2、交流预习结果和整体感知
(1)、生物的共同特征:
(2)、观察
(3)、调查
(4)、生物分类
3、合作探究:
(1)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2)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一组特征是( )
A.呼吸与运动 B.运动与排出废物
C.生长与繁殖 D.需要营养与运动
(3)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
写出你的分类依据并列出你的分类结果:
(4)调查时,通常要随机取样,保证样本有代表性。例如,为保证取样有代表性,在大田调查中,常用的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取样的样本大小合适,以减小误差。一般来说,样本越大,调查的结果越 。样本越小,越容易产生 。但是样本越大,调查的工作量也就越 。
课内训练巩固
1、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3、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
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
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7、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图所示。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
9、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类:
10、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11、观察必须注重细节。即使是看起来很普通的物体,也会有许多细微的特点,通过仔细观察,可能获得令我们惊讶不已的发现。下面的活动能发展你对细节的观察能力。
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你观察过自己的指纹吗?专家经过研究,将指纹大致分为:尺环指纹(图1)、桡环指纹(图2)、双环指纹(图3)、幕型拱纹(图4)、平拱指纹(图5)、平涡指纹(图6)、中囊环纹(图7)及意外指纹等。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1)试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一个方案,观察自己的指纹。
材料用具:粉笔灰或面粉,玻璃板,透明胶带,黑色纸片,手持式放大镜。
方案:
(2)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指纹观察记录表
手指 左手 右手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指纹
类型
(3)十个指头上的指纹是不是完全一样?你的指纹和别人的指纹是否一样?
课后拓展延伸
1.请把你和同学们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
(1)我们的调查路线是 ;
(2)我们的调查范围是 ;
(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 种生物,其中植物 种,动物 种,其他生物 种。
(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
教学后记:
答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课堂学习研讨
3、合作探究:(1)B(2)C(3)按形态结构分:动物:蜻蜓、蚂蚁、虾、蛙。植物:凤眼莲、莲。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虾、凤眼莲、莲。陆生生物:蚂蚁、蜻蜓。水陆两栖生物:青蛙。(4)准确 误差 小
课内训练巩固
1、C 2、D 3、D 4、C 5、A 6、B 7、D 8、B 9、(1)植物:银杏树、白菜、海带 动物:鲫鱼、奶牛、蚂蚁 真菌:木耳 细菌:大肠杆菌(2)水生生物:海带、鲫鱼 陆生生物: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 寄生生物:大肠杆菌10、生物:树、乌鸦、人、马 非生物:桥、水、道路、风、夕阳11、在玻璃板上均匀撒落一薄层粉笔灰或面粉,把一个手指稍微用力在玻璃板上按一下,使手指肚沾上适量粉末,另一个同学用透明胶带裹住手指肚,让粉末沾在透明胶带上,然后再轻轻取下透明胶带,把沾有粉末的一面贴在黑色纸片上,手持式放大镜观察粉末的纹路。其它手指如此照做。
1、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 ,呼出 。
2、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
3、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 。
4、生物能 和 。
5、生物除 以外,都是由 构成的
1、工具:
2、要求:
3、要同别人 ,进行 。
1、明确 和
2、制订合理的
3、可以选取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4、结果要进行 和 ,
也可用 方法进行 。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 、 和
2、按生活环境,分为 和 等。
3、按用途,分为 、 、 、 等。
五点取样法 双对角线取样法 Z字形取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