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6-16 22: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学习目标
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画战国七雄示意图,找出秦国的位置说出秦国著名的改革家和改革的影响,讲述“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从图中找出与“纸上谈兵”故事有关的战役地名,说一说战役的影响
做一做,说一说
这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读图思考
(1)诸侯争霸,国家分裂
(2)逐渐减少
(3)反映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长平之战
秦(白起)
赵国(赵括)
赵国兵败,40万士卒被坑杀,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长平之战和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进攻赵国,双方在长平展开大战。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做了俘虏,并被活埋。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强大攻势了。——— 出自《史记》
这则成语典故“纸上谈兵”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统一了韩、赵、魏、楚、燕、齐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定都咸阳,秦王自称始皇帝。
秦灭六国
赢政
前221年 定都咸阳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前230
“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子孙是二世,三世…
直至万世
自称为朕
命令称为诏
印称为玺
陇西
长城
南海
东海
画一画:
秦朝疆域四至的简图示意图。
假设你是一位古人,你愿意生活在战国时期,还是喜欢生活在统一的秦王朝
秦朝疆域四至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东到东海
三、秦统一六国的作用: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一些贫苦农民没有按期到达戍边的渔阳,按秦律当死。
大泽乡


咸阳
(二)陈胜吴广起义经过及历史意义
张楚政权
的建立
进军关中
失败
大泽乡
起义
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首创精神、“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思想、英雄气魄,鼓舞后来的千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你知道中国象棋中“楚河”与“汉界”的来历吗?“鸿沟”的来历是什么?
三.楚汉战争——刘邦~项羽
汉王刘邦
公元前206—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皇位而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取胜,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三.楚汉战争
1.时间起止:
2.性质:
3.结果:
成语典故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实力雄厚,拥兵40
万,刘邦只有10万兵力.因刘邦率先进入咸
阳,项羽大为恼怒,打算兴师问罪.刘邦不敢
与他对抗,亲自到鸿门请罪.项羽设宴接待
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乘机杀掉刘
邦,在宴席上几次示意,项羽不予理会.范增
召壮士项庄舞剑助兴,意在杀掉刘邦.项庄
被刘邦收买的项伯挡住,无法下手.刘邦借
口上厕所,逃离鸿门.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优柔寡断
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里面含有一个什么成语
这件事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
活动:演一演,猜一猜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鸿门宴 等等
成语典故一箩筐
统一
(公元前221年)
灭亡
(公元前206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
前230---前221年,
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由陈胜吴广起义而开始的秦末农民战争于前206年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秦亡后,刘邦项羽为争夺皇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胜,于前202年建立西汉
如果你是一位古代王朝的国君,你会如何治理国家
纸上谈兵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作业:用一段短文写出秦帝国的建立到灭亡的史实,要求文中使用上述五个成语。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想一想 说一说
长平破赵秦无敌,
战国人民盼统一,
灭韩赵魏楚燕齐,
扫六合秦朝建立。
陈胜吴广大泽乡,
诛暴秦揭竿而起,
倡始天下败犹荣,
秦朝命短汉朝起。
自我测评
1. 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中不包括( )
A. 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交往与分裂
状态的矛盾,使统一成为趋势
B.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增强
C.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进攻
D. 秦始皇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D
2.秦的都城在 ( )
A. 洛阳 B. 洛邑 C. 咸阳 D. 长安
3.右图中最突出的两人是( )
A.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 陈胜刘邦
D. 项羽吴广
4.你能写出四个出自本课历史的成语吗?
C
A
5.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有什么功绩?材料二中的“一夫”是指谁?你能回答其中的问题吗?
每课一得
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 ”,命称“ ”,令称“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



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
A.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秦统一全国
2. 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 )
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 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D
B
4. 秦国先后兼并的国家是:( )
A.赵—魏—韩—楚—燕—齐
B. 楚—燕—齐—赵—魏—韩
C.韩—赵—魏—楚—燕—齐
D. 赵—韩—魏—燕—楚—齐
5.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
A.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C
A
6.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是( )
A.破釜沉舟 B 背水一战
C .纸上谈兵 D 揭竿而起
7.下列有关秦朝疆域广阔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到东海 ②西到陕西西部 ③北至长城一带 ④南到南海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 )
①垓(gai)下之战 ②河套争夺 ③巨鹿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③
D
C
D
9.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 楚汉战争
C. 长平之战 D 垓下之战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 .善于用人
C .军事力量强大
D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