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寓言二则 2(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寓言二则 2(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5 19: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本寓言的13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及新词。
2.能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能力提高:
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情感目标:
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寓言的13个生字及新词。
2.初步理解寓言的意思并明白文章表面含义。
教学重点: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会寓言的13个生字及新词。
教学工具: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我们要买双鞋是怎么做的?
今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故事中的人是怎么做的?
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二、新授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把自音读正确。
2.
郑人买履 尺码 座席
匆匆忙忙 宁愿 一双鞋
请你自己先查查词中带点字的含义,然后结合课文猜猜这些词的含义。
3.请你自己再读一遍课文,试着把课文说一说。
4.能用你自己的话讲讲这段内容吗
你有不懂得问题吗?那个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
带着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再看课文。
那个人为了买一双鞋,他做了什么?这个尺码和买鞋有什么关系?
理解匆匆忙忙,并用其造句。
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郑人没有买到鞋子了?
因为他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三、总结。
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请你把这则寓言将给同学听。
四、作业。
请你把这则寓言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郑人买履)
寓意:不要墨守成规
课后小记:郑认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学生能够掌握得比较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则寓言的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一个字。
2.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能表演 《鹬蚌相争》。懂得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用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个河蚌正在岸上山太阳,一只鹬看到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一起看一则寓言故事。
2.请你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把自音读正确。
2.思考:
鹬和蚌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你有不懂得问题吗?
3.“鹬和蚌为什么一起被渔夫捉去了?”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想好后与同桌说一说。
由于它们两个谁也不让水,谁也不肯放开谁,才被渔夫一起捉去了。
4.它们两个是怎样互不相让的?
它们会用怎样的语气说呢?
5.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你想象:鹬和蚌发生争执后,它们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了?
请你把这则寓言演一演。
用“毫不示弱”造句。
三、总结。
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想和同学们说吗?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鹬蚌相争)
寓意: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
课后小记: 学生对课文寓意掌握得很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