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6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2)教案(含反思和作业设计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6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2)教案(含反思和作业设计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7: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3~84例7,完成教科书P84“做一做”第2题,P85“练习十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的算理。
2.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概括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当被除数除到个位不够除时,要在个位商0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题,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3例7。
师:观察算式,同学们想一想它的商是几位数。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能正确判断它的商是两位数,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94比31大,可以在十位上商3,所以商是两位数。
2.尝试完成笔算。
师:你能列竖式算出完整的商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交流算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三种笔算过程:
全班讨论:这三种过程哪种对哪种错?错在哪里?(师板书正确过程)
【学情预设】交流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第三种正确。当除到十位余数是1,表示1个十,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10,31除10不够除,个位上要商0,所以最后结果是30余10。3.验证计算结果。
师:940除以31的结果是不是30余10呢?我们来验算一下。
【学情预设】学生能想到用31×30+10看它是不是等于940来进行验算。(教师适时板书验算过程)
师追问: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被除数是930,商的个位是几?动手算一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能正确算出商是30,这里个位商0是因为个位上的0不够除以30而得来的。
师小结:当除到某一位不够除时,我们要商0占位。
【设计意图】在学习例6时,学生已经了解了算理。故在探究例7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进一步感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个位要商0的算理。
二、比较异同,总结方法
1.自己写算式,交换完成计算。
师:请分别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请同桌做一做。
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2.比较异同。
师:请结合你自己刚才的计算经验,比较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伙伴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从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与除数的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交流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每一步的余数都比除数小;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从前一位算起,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从前两位算起。
3.总结方法。
师:刚刚大家都说得很好。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用自己的语言和同桌说一说之后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边引导学生总结边板书,学生完成教科书P84的填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之后,让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异同,并通过引导,让学生灵活理解计算方法,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1.课件展示教科书P84“做一做”第2题。
(1)请学生先判断商的最高位的位置,再完成笔算。
(2)全班交流评价、纠错。
2.课件展示教科书P85“练习十六”第3题。
分两组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4道题列竖式计算,全部完成后再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进行评讲,重点评讲错误的原因。
【学情预设】计算量比较大,学生需要的时间可能比较多。
3.课件展示教科书P85“练习十六”第4题。
(1)说一说从表中能获得的信息。
(2)分别列出算式,直接说出得数是几位数。
(3)学生独立计算,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第3题是笔算除法的综合练习。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表格呈现信息,要注意其中每月的天数是一个隐藏信息。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例7主要是给学生创设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尝试,理解当被除数除到个位不够除时为什么要在个位商0,接着顺其自然地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异同,从而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647÷53= 732÷65= 653÷32= 734÷18=
2.改正下面计算中的错误。
参考答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