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7 条形统计图(1)教案(含反思和作业设计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7 条形统计图(1)教案(含反思和作业设计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7: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集中教学条形统计图,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科书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结合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的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的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体现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此外,本单元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由于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不能让学生局限于回答教科书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时,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例如,教学教科书P94例1时,通过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又如,在条形统计图中1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需要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再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这样,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通过比较(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加、减、乘、除)等;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教学时,应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逐步提高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
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例1,完成教科书P95“做一做”,P100“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能从单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把握一组数据的整体趋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的能力。感受条形统计图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优势,从统计图中把握一组数据的整体趋势。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94例1的情境图。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情预设】学生学习过统计表,能想到可以把这些数据先进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统计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1)]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的教学情境,以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为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引发统计的需要。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收集整理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表。
师:你从这个表中看到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这个月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五种天气情况。
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呢?你能整理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用到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也可能会边数天数边用不同的记号记录来进行整理。
师:谁能说说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汇报后得出:晴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2.统计描述数据。
师:你能把我们刚刚收集到的数据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预设1:统计表。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便查找。
3.对比分析统计方法。
师:我们现在有了三种不同的统计方法,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们通过对比分析交流,能发现:这些统计方法都能表示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但是统计表没有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会更容易看出各种天气天数的多少,便于比较。画象形图虽然也能直观感受天数的多少,但画起来比较麻烦,不如条形统计图来得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从而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再通过三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统计的优势。
4.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像这样用直条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你能给它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吗?(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数量、单位、直条。其中横轴表示天气情况(统计项目),纵轴表示各种天气情况的天数(数量)。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能读到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因为晴天和多云的直条一样都最高,所以晴天和多云的天数最多;雷阵雨的直条最矮,所以雷阵雨的天数最少。
师:看来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结构的认识和从图中获取信息,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进一步把握,提高学生恰当选择统计方法表述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95“做一做”。
师:要统计我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统计?
【学情预设】举手的方法在实际的统计中用得比较多,学生基本能想到这种方法。
师:谁到前面来当小小统计员,统计一下每个月份出生同学的人数?
请一名学生上前统计,其他同学把统计的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
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和同桌交流画图方法。
独立完成后面的问题,指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收集学生出生月份这个情境,安排一个学生来统计全班同学出生的月份,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由于材料完全来源于学生自己,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再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00“练习十九”第1题。
(1)用举手的方法统计班上同学的睡眠时间。
(2)根据统计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3)进行数据分析,完成要求的问题。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00“练习十九”第2题。
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巩固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感受统计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1)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依据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价值。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运用第一学段学习的知识去收集、整理相关数据,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明白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为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作业设计
下图是四(1)班参加运动会的人数统计图,其中有一部分数据缺失了。
参考答案
(1)8(2)9(3)(答案不唯一)参加长跑的和参加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