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练习课(第1-3课时)教案(含反思和作业设计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练习课(第1-3课时)教案(含反思和作业设计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7: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课(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5~16“练习二”中第3、6、7、8、9、10、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为退位减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能利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前面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学会了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对前面所学知识作回顾,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专项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中评价。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全部当成不进位加法计算,直接把十位上的两个数相加填入方框里,也有的学生全部当成进位加法计算。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个位上的两个数的情况,再确定进不进位。
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练习各种不同情形的两位数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二”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先计算,再比较计算的结果;也可以先观察、比较左右两个算式的特点,再直接推理得出比较的结果。如67+9和69+7,左右两个算式的十位上都只有1个6,个位上都是7和9相加,所以左右两个算式相等。再如4+38与40+38进行比较,一个加数相同,直接比较另一个加数就可以得出和的大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方法比较大小,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比较的结果,加强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3.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二”第9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题目算式较多,学生往往是直接连线,容易漏题。提醒学生最好是先算出所有算式的得数后再进行连线。
三、提高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第3题。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看懂统计表,再根据问题去寻找有用的信息,独立解决第(1)题和第(2)题,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呈现错例,比如信息找错了、计算出现错误等。教师应及时指导订正。
(2)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用统计表呈现了多种信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二”第11题。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题,根据问题找信息,列式计算。
(2)第(2)题是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渗透尽量多买一些玩具,而且尽量把钱用完的思想。注意指导解答格式的规范性。
(3)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题目与生活实际很贴近,具有现实性,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二”第7、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巩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教师点评,有意识地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这样,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了差异资源。让学生明确什么叫进位的意义,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知识上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有关思维性的练习。
?作业设计
在○里填上“>”“<”或“=”。
参考答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