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章 第4节
苏科版 物理(初中)
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上册)
复习回顾:
我们已经学过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固态
液态
气态
液 化(放热)
汽 化(吸热)
直接
熔 化(吸热)
凝 固(放热)
复习回顾:
活动一:观察碘的物态变化
活动一:观察碘的物态变化
加热前,紫黑色的碘颗粒为__态,加热后,小锤内出现了___态的碘,___(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__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__态。
固
气
没有
固
气
1.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条件:升华需要吸热。
1.升华: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升华?
1.升华:
活动一:观察碘的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小锤内壁出现了__态的碘 ,__(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__态的碘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__态。
固
没有
固
气
2.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条件:升华需要放热。
2.凝华: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凝华?
2.凝华:
活动二:分析灯泡变黑的原因
提出问题:
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
活动二:分析灯泡变黑的原因
信息快递:
灯丝材料为钨,它的熔点为3410 ℃ ,灯泡工作时的温度为2000 ℃——2700 ℃
活动二:分析灯泡变黑的原因
分析论证:
钨的熔点为3410 ℃ ,而灯泡工作时的温度为2000 ℃——2700 ℃,即灯泡在工作时,钨丝没有达到熔点,不发生熔化现象。但是由于高温,钨丝直接升华为气态钨。
气态钨接触到灯泡内壁,温度降低,凝华为固态钨,附着在灯泡内壁。
活动三:了解人工降雨
什么是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使其液化,再冷却而成的,易升华。
活动三:了解人工降雨
原理: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在云层中 降温,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成 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升华
凝华
熔化
思考:干冰在整个过程起到什么作用?
活动三(延伸):尝试推导舞台烟雾的原理
活动四:如何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而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温度会升高,所以与形成霜的时刻进行比较,形成霜之前温度更低。
活动四:如何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雪后寒”:
形成雪之后,雪即便不发生融化现象,其上表面的雪也会发生升华现象,而升华要吸热,温度会降低。
1.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凝华现象(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地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B
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 的是( )
A、露的形成 B、雨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灯泡的灯丝变小了
D
3.日光灯用久了,管壁上发黑是因为( )
A、灯丝受热产生升华,灯丝的气体在管壁遇冷凝华而成
B、玻璃分解产生黑的物质
C、灯丝受热蒸发后遇冷凝固而成的
D、灯丝发热,使灯丝附近玻璃熔化发黑
A
4.下列现象中,属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是( )
A.雾 B.露 C.霜 D.雨
C
5.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要对食品进行保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来保鲜,是因为干冰熔化时要吸热
B.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来保鲜,是因为干冰升华时要吸热
C.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冰块来保鲜,是因为冰块汽化时要吸热
D.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冰块来保鲜,是因为冰块升华时要吸热
B
6.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C
7.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放出热的是( )
A.熔化 液化 凝华
B.汽化 凝华 凝固
C.熔化 汽化 升华
D.液化 凝固 凝华
D
8.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会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因此在火箭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以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 )
A.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
C.材料升华放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A
9.夏天,小明去商店买冰糕,当售货员从冰柜中拿出冰糕时, 发现包装纸上结满了“白霜”,这是 现象; 他剥开冰糕包装纸,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 现象;
他把冰糕放在杯子里,一会儿杯子的外壁“出汗”,这是 现象;不一会儿,杯子里的冰糕全部成了液体,这是 现象.
凝华
液化
液化
熔化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