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食物网中的生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7《食物网中的生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20: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7课《食物网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但“环境”并不仅仅是指生物所栖息的地点,或它们生存的场所。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它们生活空间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所有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单元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物进行研究,探索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食物网中的生物》是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的第5课。本课从生物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本课有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相互关联的生物”,以草原上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某种生物大量减少,将会对草原产生什么影响;活动2是“断裂的食物网”,让学生通过剪纸环活动,分析、讨论某种生物消亡灭绝后对自然界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看童话书或看电视时会接触到这样的信息:蛇、狼等都是凶猛、专门捕食弱小动物的,而且还会对人类的安全造成威胁,这是学生的前概念。但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学生可能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在一个生态系统,如果蛇、狼等动物大量减少,会对其他生物造成怎样的影响,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理解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构成了食物网。
(2)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成为了一个平衡的整体。
2.科学探究
应用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理解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都会对自然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3.科学态度
(1)认识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构成了食物网。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理解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都会对自然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教学准备
纸环、剪刀、教学PPT课件、草原生态系统的资料(图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
导“情境”,产生疑问
1.出示图片,引导:波波一家人外出到餐馆吃饭,在点菜的时候,波波发
现在笼子里养了很多蛇,妈妈告诉波波不应该吃野生动物。因为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2.产生疑问:如果把野生的蛇都吃完了,会怎样呢?
(二)活动探究:活动1
1.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不同的生物在食物链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2. 出示图片:草原生态系统,引导: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草原生态系统”图,请同学们找出这里面一共有哪些生物?
3.思考:那蛇数量的改变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吗?请同学们找出与蛇相关
的食物链,并串成食物网。
4.观看视频,分析、推理与交流,引导:蛇大量减少会影响食物网中的其他生物吗?
5.观看视频。
6.小结:同学们,其实,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无论是哪种生物的大量减少,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进而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
(三)活动探究:活动2
1.引导:那如果是某种生物由于人或自然的原因灭绝了,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会产生影响呢?
2.明确任务,引导: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课完成的纸环,并选择该生态系统
中的其中一种生物,假设它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将代表它的纸环剪断,会有什么现象呢?
3.观看视频。
4.小结;在一个环境中,无论是哪种生物的减少,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生态环境中每种动植物的存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其中一个环节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或遭到破坏,可能都会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试“实践”,拓展延伸
1.出示图片:蝗虫吃草。
2. 思考:在自然界中,如果一种动物灭绝了,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如果更多动物灭绝了,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3.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
料,举例说明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或灭绝会对食物网(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4.回顾总结,完善板书,引导:它们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板书设计
食物网中的生物
动物
环境 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