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数与形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数与形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3 07: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与形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主题:数与形例1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2.教材分析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更直观。数形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比较便捷地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本节在编排上突出了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的编排意图,在利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
3.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4.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利用图形解决有关的数的问题。
学习难点: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教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
学法:观察归纳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操作法。
评价任务
通过学习,至少80%的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交流、归纳等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总结出方法;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回顾前面已学的奇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认识奇数的,知道相邻奇数的特点。
回答:哪些数是奇数?相邻两个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求相邻奇数的和作铺垫。
环节二
探究新知,寻找规律。
目标1、2
学会观察式子,根据算式找出规律,并会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出示算式:1+3=,1+3+5=,1+3+5+7=,1+3+5+7+9=,1+3+5+…99=
画图列式
结合图形理解算式
由易到难计算算式结果,让学生体会方法及算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三
总结规律,形成算法
目标2
会表达算理
学生总结算理,得出规律
形成算理,方便学生记忆,运用。
环节四
实践运用,巩固提高。
目标3
学生根据规律进行实践运用
学生完成练习,并说算理
通过练习,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形成能力。
环节五
盘点得失,查漏补缺
加深对算理的识记与理解。
学生会总结算法
学生尝试总结
加深对算理的识记与理解。
附件:板书设计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课堂评价:
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蓝色:1 2 3 4
红色:8 10 12 14
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第10个图形呢?你能解释这其中的道理吗?
1
3
6
10
15 21 28
如果不画,这样排列下去,第10个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