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0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整理与练习(1)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0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整理与练习(1)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3 07: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熟练进行体积和容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
系统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内容。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二、回顾整理
1.合作探究。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系?
(2)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有哪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4)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体积公式和它有什么联系?
2.归纳整理。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


















体 8个顶点

6个面


12条棱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意义 6个面的总面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器所能容纳的体积
计算


公式 S长=(ab+bh+ah)×2

S正=6a2 V长=abh

V正=a3


V=S底h V长=abh

V正=a3


常用


单位 m2 dm2 cm2 m3 dm3 cm3 m3 dm3 cm3 L mL
进率 1m2=100dm2

1dm2=100cm2 1m3=1000dm3

1dm3=1000cm3 1L=1000mL

1dm3=1L


1cm3=1mL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测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先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并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估计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再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自己的判断。
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读题,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两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这能说明什么?增加的实际上是什么体积?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让学生说说名数互化的方法,再观察每题是把什么名数变换成什么名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4.做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接头忽略不计)。如果做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呢?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评讲。
5.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如果改做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高应该是多少?
学生自己解答,求高时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在讲解与练习中,将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从而更好地掌握。我通过让学生自己练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