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耳和听觉(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耳和听觉(第二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6-18 00:17:1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请欣赏两种声音,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声音1
声音2
乐音和噪音
乐音
乐音有什么特性呢?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实验1:塑料尺在木梳上不同速度划过时,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实验2:2人合作实验,P12的活动2,并完成其中思考题。
1、音调
自学P13的第2~5段,回答:
1、什么叫做频率?单位是什么?
2、频率与音调之间有什么关系?
3、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一般人发声频率:
65赫至1100赫左右。
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至20000赫。
一只密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的频率高至20000Hz以上(每秒振动20000次以上),由于它的频率高,因此具有以下特点:(a)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b)穿透能力强,能穿透许多电磁波不能穿透的物质;(c)在媒质中传播时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可以用来为硬质材料做切割、凿孔等,也可以用来清洗和消毒等对于超声波的应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医院中常用的B超,它是把超声波射入人体,根据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传导和反射能力的变化来判断有无异常,如对人体脏器做病变检查、结石检查等,它具有对人体无损伤、简便迅速的优点.
超声波
次声又称亚声,是频率在20Hz以下的低频率波.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能够造成危害,引起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科学家们利用它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次声虽然无形,但它却时刻在产生并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在自然界,例如太阳磁暴、海峡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在工厂,机械的撞击、摩擦;军事上的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
次声
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实验3:我在不同位置敲击音叉,听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在同一地方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听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本实验说明了什么?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单位:分贝,符号:dB
2、响度
音色: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3、音色
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它的传播
防止它进入耳朵
噪声污染
下列不是保护听觉的方法是——
A、不到分贝很高的舞厅去
B、使用耳机时调低音量
C、经常用硬物探入外耳道清理耳垢
D、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
C
会场里的扩音设备是用来——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加快声音的速度
A
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打桩声
B、飞机经过的声音
C、街道上交通繁忙的汽车声
D、郊外的鸟鸣声。
D
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
噪声声源的措施是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
的措施是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的措施的是 。
A、城市禁鸣喇叭。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屏。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E、将飞机场建立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F、开作战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
G、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捂住耳朵。
A、E
C、D
B、F、G
1890年, 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 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开水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
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 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为人们所不很了解的次声的声波.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赫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进行了一次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竟绕地球转了5圈之后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