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语文参考答案
9、①环境美。比如三婶家的院子,静悄悄,有老黑猫伸着懒腰、追着蝴蝶,还有墙根儿红白
(综合)
相间的凤仙花,这些都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悠闲自在的田园风貌,令人向往。②风情
美。小说中提到的逢大集、绣鞋垫、腌咸菜、蒸年糕、剁猪草等场景等都是乡村特有的风
(A.“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黄河的泛滥成灾”错,“河患”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从原
情,虽然着墨不多,却足以勾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③人性美。小说中的人物
文第七段“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更甚于河患”可知;C.“囊括”的意思是“包含了一切事
虽然个性互不相同,偶尔也会闹矛盾、生闷气,但都不失人性的纯朴与善良。这种美好
物”,词义过重,范围扩大;D.“唐代贡瓷、宋代名瓷……主要在南方”错,根据原文第二
健康的人性与和谐温暖的人性关系也令人心生向往。(6分)
段“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著名的陶业多在北方”可知,唐代贡瓷、宋代名瓷多在北
10、D(3分)
方;另外,“这”原文不代唐代贡瓷、宋代名瓷,原文第二段为“木棉为宋后大利所在,其
I1、B(“审定法律”错误,大理寺是古代掌管邢狱的中央审判机关,不管审定法律。)(3分)
种植,南盛于北。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如南方的显征”,“这”是指“木棉为宋后大利
12、A(“因弹劾权臣高拱而遭其诬陷”错误,原文“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说的是遭
所在,其种植,南盛于北”。)(3分)
高拱门生诬陷,而不是选项所说高拱。)(3分)
2、A(“都按朝代先后顺序”以偏概全,如原文第七段讲“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从唐中叶
13、(1)孙丕扬刚直不屈,众官不敢用私事来求他,只担心宫中太监来拜访。(5分)
到五代,接着到唐后期、安史乱后,最后讲到宋辽、宋夏对峙到安史乱后,这些不是全按
(2)孙丕扬推举隐居的贤人吕坤等人,皇帝内心一向不录用旧臣,全部压下没有批复。
时代先后顺序。)(3分)
(5分)
3、C(“因为战乱,所以北方许多精英都往南方迁徙”无中生有,其原因不一定是战乱;另
外,导致应举与宰相人数南多的原因有很多,不全在战乱。原文第一段为“唐代后期,社
14、C(¨“宁静”不准确,应是一种寂寥之感,“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不准确,不仅
会经济崩溃,中央政权瓦解;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需赖东南财赋来运转。北部各道、
因为远游,还有国家战事未平等因素。)(3分
州、县,自河南、河北以至两京,皆残破萧条,奄奄欲绝。自此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逐渐向
15、远游飘零,行路艰难,秋景空落,战事未平。(或: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
南转移”。)(3分
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
4、D(“到达另一颗恒星附近位置的时间间隔”错,原文是“即月球从某颗恒星的近旁出发,又
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
返回到该星附近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3分
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
5、A(“减慢自转速度,导致月球不同岩层的摩擦”因果关系颠倒,原文是“月球自转周期与
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6分)
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不相等,那么月球上同一部位受到的地球引力是随时间变化的,这
将导致月球不同岩层之间的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的周期恰
16、(6分)
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3分)
(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6、①材料一介绍对“嫦娥四号”的着陆轨迹进行了重构的研究,以及该研究为将来航天器
(2)犹抱琵琶半遮面
满座重闻皆掩泣
在太阳系内的自主着陆提供了依据。②材料二介绍月亮之所以会有所谓“正面”和“背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面”的科学知识。③材料三介绍“嫦娥四号”探测器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创造与中
17、B(3分)
国贡献;赞扬中国科学家的探索精神。(6分)
18、A(3分)
B(“这说明大强是一个诚实厚道,决不愿占邻居一丝一毫便宜的小伙子”表述错误,根
19、C(3分
据文章内容,大强并没有借刀,这里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故选B。)(3分)
20、①跟呼吸道也没什么关系;②但病毒会发生突变;③就会引起呼吸道病症。(每处2
8、①“刀”引出了小说情节的开端(是故事发生的缘起)。正是因为秋香家垛菜的刀脱了
分,意思对即可得6分)
柄,所以秋香才去三婶家借刀,由此引出后面一系列的情节。②¨刀”推动了小说情节的
发展。在秋香还刀之后,三婶家的刀却豁了口子,于是就有了三婶当众叫骂和误会秋香
21、中科大团队研制出一种超疏水、重量轻、抗压耐磨的新型混凝土,有望实现建筑物的
母女的情节。③“刀”把小说情节推向了高潮。大强前来赔刀和三叔说出刀坏的真相,构
自我清洁”。(写出一个关键信息给1分,写出两个给2分,写出三个给4分;句子简洁
成了小说情节的高潮。④“刀”使小说情节走向结局。随着“刀为什么坏”的悬念揭开故
流畅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事自然走向了结局。(6分)
22、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
高二语文(综合)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综合)参考答案PAGE
8
2019-2020学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考试试题(卷)
高二语文
(综合)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文化偏倚南方。这一转移的节点为安史之乱。唐代后期,社会经济崩渍,中央政权
瓦解;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需赖东南财赋来运转。北部各道、州、县,自河南、河北以至两京,皆残破萧条,
奄奄欲绝。自此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逐渐向南转移。
以陶瓷为例,北方农民很早就把陶瓷作为副业,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著名的陶业多在北方;至元
明则最精美的陶瓷,全转移到江南来。木棉为宋后大利所在,其种植,南盛于北。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
如南方的显征。
以商业情况而论,也是南方日见繁荣,北方日见萎缩。盐以两淮为主,茶则产于南方,铜铁矿冶南盛于
北,渔业尤为南方所独揽。交通方面,南方水利日兴,舟榫之便远超北地。此可证明唐宋时全国经济命脉集
中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重心转移至南方。在社会文化上,文化人物南方日渐增多。应举人数,南多于
北;唐宰相世系多在北方,宋中叶以后,南方多于北方,明宰辅教目南方占了三分之二强。
从政治区域划分大小繁简来看,唐至宋政治区分,南方愈见繁复精细;北方无分而有并。随之而来的是
户口盈缩,唐开元时,南方县数户口占全国四分之一,到宋代超过北方,《文献通考》载,神宗元丰三年,淮以
南户口远盛于北方,户数上南多于北,超出一倍。至宋室南迁,南方经济与人口,更超出北方。元、明代户口
比数,莫如东南。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南移之因众说纷纭,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是河患。宋元明清时,黄河为中国患,水患的起落,恰与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盛衰,互为因果。以
关中水利而言,唐已不如汉,而唐后又更不如唐。至明代,为保证运河水量,强抑河水南行与淮水合流,以致
河患频仍,淮水亦成大害。
其次,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更甚于河患。唐中叶后的藩镇割据,五代的兵争,期间的政治黑暗,已达极
点。唐后期的中央政府,全倚东南财赋为生命,安史乱后的藩镇,其割据仅在河南、河北各道;江淮以南各
道,还受中央控制。
辽宋对峙,边界受蹂躏,不得生聚种养。宋夏对峙,东北与西北遭到同样命运。关中、河南,在外寇压迫
下,元气大损。自安史乱后,北方是中国史上前方的冲激区,南方则是中国史上的后方,为退遁之所。因此,
北方受祸害常烈于南方。
其三,江淅一带水利发达,推动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仁宗时,开始对水利有计划的修筑;神宗时,颇
重视苏州的水利。南方水田之利,渐受关注。北宋政府在江南特置提举官董其事;南方有能力者,亦盛事殖
产,开置大批水田。
宋室南迁后,江南更急激水利开发;而江南兼并之风,有加无已,形成少数大地主与多数佃户的局面,
财赋则占天下十七。明代籍没土豪田租,一依租额起粮;天下的租赋,江南居其十九,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
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淅十九,苏州尤甚
(摘编自邝士元《中国经世史》)
高二语文(综合)
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