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猫》教学简案
杭州文晖中学 杨晓迪
教学设想:
《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情感真挚的小品文。教学重点应落在如何指导学生从文章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中去探求造成第三只猫悲剧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深刻的自我剖析与忏悔意识。同时探究“猫”这一文学形象的隐喻性,把握课文主题多义性,由猫及人,来体味小人物的酸辛。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从对比阅读和细节阅读探求造成第三只猫悲剧的原因。
解读和体会作者的自我剖析与忏悔之情。
探究“猫”文学形象的隐喻性及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1、从对比阅读和细节阅读探求造成猫悲剧的原因。
2、解读和体会作者的自我剖析与忏悔之情。
教学难点:
探究“猫”文学形象的隐喻性及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以郑振铎诗歌《回忆》导入课文。
从文中找出面对三只猫的亡失,作者的心情各是如何的语句。
3、细读文本,从 体现了对于猫的“冤苦”、“暴怒”和“虐待”?
(二)质疑探究
1、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前两只猫身上,结局会一样吗?
2、探究第三只猫悲剧产生的原因。
(三)解读和体会作者的自我剖析与忏悔之情。
“我”仅仅因冤枉猫而难过吗?“我” 还为自己 而难过?
(四)探究“猫” 文学形象的隐喻性及文章主题。回忆呀!
让过去的悲哀,安静地躺在坟里,永久地安静地躺在它的坟里罢!
它已经在过去的时候,把我的心撕裂得粉碎了。
回忆呀!
请不要再掘起它,
我的脆弱之心禁不起好多次的捣击呀。
——《回忆》郑振铎
正如郑振铎先生的诗一样,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不愿提及的悲伤,虽然想努力忘却,但它们仍然会时不时的被掘起,捣击我们脆弱的心灵。然而我们能够像郑振铎先生一样勇敢地去面对那些因为猫而带来的伤痛时,也许这个世界就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
那课文中的三只猫结局分别是如何?
学生回答……
那面对这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各是如何?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当时心情的语句: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齐读这三句话。我们发现我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来得难过,尤其是当第三只猫死去时,我的心情比起前两只猫来得难过许多。为什么我会更难过得多?
学生回答……
那请同学找一找集中表现我当时心情的文字。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为什么我的良心受伤了?你能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我的暴怒,我的虐待,还有我对于猫的冤苦。
那前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对于猫的“冤苦”、“暴怒”和“虐待”?请同学们找一找。
学生回答……
那面对如此的“冤苦”、“暴怒”和“虐待”,小猫只能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如果你是那只猫,你会对作者说什么?
学生回答……
当初打在小猫身上重重的一棒如今变成一根针深深得刺痛了我的良心,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去感受作者那份无法弥补的伤心、愧疚和自责吧。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大家读得很不错,不光读出了作者的心,也读出了那只小猫的心,不过我心里有一个疑问: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前两只猫身上,结局会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会,因为我们喜欢前面两只猫,不喜欢第三只猫。
那是两只怎样的小猫,它们为什么能够讨得我们的喜欢呢?
学生回答……
刚才同学们说了前两只小猫之所以讨得我们喜欢的理由,那第三只猫有哪些不讨我们喜欢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和前面两只小猫一比,第三只小猫是那么的一无是处。如果第三只小猫性格好一些,不那么懒惰,能够勤劳一些,捉捉老鼠,那么我们就会喜欢它,或许它身上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你们觉得它的结局和它自己有关系吗?
学生回答
那我觉得作者没有必要这样的自责,他完全可以有理由为自己开脱一部分责任啊。可他偏偏没有原谅自己,在课文的最后还这样的写道: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为什么他要如此难过呢?除了那份愧疚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呢?
结合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小组思考讨论:
“我” 还为自己 而难过?
学生回答……
的确,从小猫的悲剧,作者看见了自己那么多的过错,并且这些过错因为小猫的死而变得无法弥补,从而给自己的灵魂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我请大家思考一下,那课文中有没有一个人让你觉得和第三只猫相似呢?
学生回答 张婶
为什么?
学生回答……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猫不能说话,可是张婶是人,她完全可以辩解啊,
为何她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学生回答……
如果张婶为自己辩护了,结果会是怎样?
学生回答……
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像张婶一样的人,他们为了生存,在蒙受冤屈时,不得不选择默默无言,选择逆来顺受,选择忍气吞声;而我希望你们能够以平等、宽容、博爱来对待他们。在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低声吟诵一首诗歌,去倾听那些小人物内心的独白吧。《猫》预习资料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标注自然段落。
2、明确三只猫的故事梗概。
3、划出作者在文章中描写心情以及每只猫特点的语句。
4、仔细阅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
一、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1919年五四运动中,作为铁路管理学校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领导人之一,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不久,该刊被北洋军阀查禁。1920年 11月,他和茅盾、叶圣陶、耿济之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文学革命活动。
1925年“五卅”运动中,他和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合编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主办的《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英日帝国主义的暴行,受到上海各界爱国群众的热烈支持和欢迎,该报发行所当时就设在他家里。6月24日,《公理日报》被迫停刊。同年8月,他被选为商务印书馆工会代表。这一时期,他写有《俄国文学史略》《文学大纲》,并翻译外国优秀文学作品。
他的主要著作,除以上所提到的外,还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俗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泰戈尔传》等。
二、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为﹕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等,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朱自清﹑夏丏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等﹐共达170余人。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会址设在北京。
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从“为人生”出发﹐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提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在被迫害的国度里”﹐作家应该注意观察和描写社会的黑暗﹑人们生活的痛苦及新旧两代思想上的冲突。
三、《猫》背景知识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文学研究会会刊)第199期上。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这些观念,不妨认为是五四前后西方国家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在我国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而郑振铎,正像他五四时期的好友瞿秋白等人一样,是当时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身体力行的青年,在他20年代初写的作品中,就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当然,这些观念是五四启蒙思想的产物,属于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从个人品德修养的磨砺和思想情操的陶冶的角度来考察,那么,这些都还是值得肯定的。
20年代中期的郑振铎,自然还不可能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自己的创作,但他却凭着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感情,纯朴、坦率的童心,在努力探讨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探索的所感所得奉献给读者。猫
郑振铎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这一来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 查问个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好一会儿,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 “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地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925年11月7日于上海(共14张PPT)
《回忆》
郑振铎
回忆呀!
让过去的悲哀,安静地躺在坟里,
永久地安静地躺在它的坟里罢!
它已经在过去的时候,
把我的心撕裂得粉碎了。
回忆呀!
请不要再掘起它,
我的脆弱之心禁不起好多次的捣击呀。
猫
郑振铎
面对三次猫的亡失,“我”的心情各是如何?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死亡
丢失
死亡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从 体现了对于猫的“冤苦”、“暴怒”和“虐待”?
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前两只猫身上,结局会一样吗?
身世 外貌 性情
第三只猫
在门口蜷伏着
拾了进来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
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性格决定命运。
——【美】约·凯恩斯
“我” 还为自己 而难过?
结合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思考讨论: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了,毛被烧脱好几块。
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食,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的《文学周刊》,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郑振铎在他的小说中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猫
张婶
妻听见了,……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平等 宽容 博爱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