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平面镜成像》精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老师指导爱米在舞蹈室镜子前跳舞,爱米看到自己在镜中的“舞姿”美妙,同时和镜中的老师相视而笑。关于这个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B.?镜里“舞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爱米离镜越远,镜中的“爱米”就越小???????????????D.?镜里“舞姿”和爱米舞姿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2.—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罝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B.?都不变??????????????????????????C.?甲变,乙不变??????????????????????????D.?甲不变,乙变
3.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B.?????????????C.?????????????D.?
4.钦州白石湖公园风景秀丽,平静的湖面上有一只翠鸟从上面飞过,经湖面反射形成清晰的像,若翠鸟距离水面1.2m,湖水深度为2m,则翠鸟到它的像的距离为( )
A.?2m????????????????????????????????????B.?3.2m????????????????????????????????????C.?2.4m????????????????????????????????????D.?1.2m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B.???
C.????????????????????????????????????????????D.?
6.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B.?s1<s2????????????????????????????????C.?h1>h2????????????????????????????????D.?h1=h2
7.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B.?倒立的虚像???????????????????????C.?正立的实像???????????????????????D.?倒立的实像
8.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4m,当她靠近平面镜,像大小不变
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m,当她靠近平面镜,像变小
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m,当她靠近平面镜,像变小
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m,当她靠近平面镜,像大小不变
9.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
,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10.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11.2015?无锡)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12.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二、填空题
13.在疫情期间,小明戴上口罩准备出门,他想看看口罩有没有戴好,于是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则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________m,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当他再远离平面镜0.5m,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小车的________(选填“正前方”或“斜上方”);避免干扰驾驶员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应________(选填“关闭”或“打开”)车内灯光;大卡车的驾驶员位置较高,司机视线是向斜下方观察,所以前挡风玻璃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是竖直的。
15.“天空之镜”位于青海的茶卡盐湖,如图。这是由于光在湖面处发生_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形成了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使白云的倒影与湖水相接,美动人心。
16.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_______m/s。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4)如图2,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__。
18.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_______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窒,在___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像距v/cm
5.22
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________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______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A.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C符合题意;
D.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根据题意可知,乙是建筑物在水中倒影,甲是阳光照射下建筑物的影子,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的特点可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乙的影像大小不变。过了十多分钟后,阳光照在建筑物上时,入射角减小,所以甲的影像变小。
故答案为:C
理清成像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解答即可.
3.平面镜成等大正立虚像,且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物像与平面镜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C
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翠鸟距水面1.2m时,翠鸟的像距水面也是1.2m,则翠鸟到它的像的距离为1.2m+1.2m=2.4m.
故选C.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解: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根据四个模型的结构和研究目的“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可做出选择.
6.解: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铅笔离镜8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8cm,铅笔离镜4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4cm,故s1>s2;
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远离镜子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像的高度是不变的,即h1=h2
.
故选D.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来解答此题.
7.解: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物体在上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这个虚像又在下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A
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
8.解: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0.3m=2.2m,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2.5m+2.2m=4.7m。
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自己的像大小跟自己大小相等,大小不变,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9.解:A、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而物体不动,则像不会移动,B不符合题意;
C、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所成的像始终是完整的,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不影响蜡烛成像,所以从前面看去仍能看到蜡烛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平面镜成像时,像和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0.解:①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正确;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故正确;
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凸面镜,故错误;
④较厚的玻璃两个面所成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故正确。
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答案为:D。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1.解:
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错误.
故选A.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如果实验中上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自然使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12.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s=vt=5cm/s×2s=10cm,2s后物距为40cm﹣10cm30cm,像距也为30cm,2s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30cm+30cm=60cm,故B错误;
C、若铅笔以5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5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二、填空题
1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1m+1m=2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他再远离平面镜0.5m,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会不变。
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14.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应该要倾斜安装,才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才不会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如下图所示
如果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内开灯,则前面的挡风玻璃会反射灯光,玻璃前方有灯和车内物体的像,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应关闭车内灯光;大卡车前方玻璃不太倾斜,车内物体的像在司机的正前方,但是大卡车车比较高,司机座椅离地面高,司机看前方道路时要俯视,因此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所以大卡车的前挡风玻璃可以是竖直的。
(1)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
(2)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3)大卡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可以比较竖直,因为司机的座位很高,尽管平面镜成像在前方,但司机俯视观察路况,不受干扰。
15.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在湖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白云的虚像。使白云的倒影与湖水相接,美动人心。
故答案为:镜面;虚。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16.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他向平面镜移动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若人以1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对于人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2m/s.故答案为:不变;2.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三、实验探究题
17.解:(1)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2)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连接A、A1
,
做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移动后平面镜位置,如下图,可知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
故答案为:(1)不需要;(2)大小;(3)虚像;(4)45°。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3)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
(4)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18.(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面,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边线与有膜直线重合;(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在有阳光的实验进行实验效果好;几乎无光的实验室不能完成实验;(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4)①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对齐,右侧略偏过3.5cm,估读为0.0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0cm﹣0cm=3.50cm。②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测量时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
故答案为:(1)有膜;(2)②;(3)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4)①3.50;②B。
(1)平面镜成像中,用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面.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
(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使反射能力更强.
(4)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