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5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3)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5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3)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3 09: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2页练习十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正确熟练地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提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归纳要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 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应用题
1.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举例说明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0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单位“1”的“”是哪个量,单位“1”的“”是哪个量,要求两个年级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就要先求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2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教师点评。
4.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引导学生审题,比较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注意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5.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4题。
让学生说说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题中的分数分别表示什么?
列式解答后,要组织学生比较两道题的解题过程,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5题。
引导学生对比(1)(2)两道题,看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7.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6题。
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怎样求五年级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怎样求问题?
列式是:60-60×或60×(1-)。
8.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7题。
第(1)题,先求香樟比银杏少的棵数,再求问题;或先求香樟相当于银杏的几分之几,再求问题。
列式是:36-36×或36×(1-)。
第(2)题,如果有学生用28÷7×9解答,要让学生说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并通过比较,理解其与28×之间的关系。
9.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8题。
独立解答,评讲,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10.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画集合图(或线段图)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全班人数、喜欢跳舞的人数、喜欢唱歌的人数、既喜欢跳舞又喜欢唱歌的人数四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没有人既不喜欢跳舞又不喜欢唱歌”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本节课是练习课,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注意了对比和比较。对于类型基本相同的题,学生解答的时候十分容易混淆,在练习中加强对比、比较,让学生更容易区分,明白解答时的关键问题是找准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