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的意义,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税率的含义,理解简单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应纳税额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能正确解决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应纳税额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纳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百分数知识在纳税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初步的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
解决纳税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应纳税额的数量关系。
一、交流导入
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
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税收概念,了解纳税有关的知识。
1.你知道哪些有关税收的知识?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性认识,教师归纳后板书。(板书:应纳税额、税率)
2.小组讨论。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做的?
3.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
(1)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事业。
5.你们现在对纳税有什么认识?
小结:看来,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二)教学例7。
课件出示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营业额是什么意思?营业税是什么意思?
(2)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里的5%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说: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把营业额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份是什么?
教师:这里的5%是个百分率,如果给它起一个特殊名字,想想看,可以叫什么?(板书:税率)在这道题里,税率表示的是哪个数量的5%?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
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以营业额作单位“1”,单位“1”的5%是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60万元的5%是多少。
2.教师:这个书店八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如何计算?说说你们的想法。
(1)学生试做。
(2)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60×5%=60×=3(万元)
同时板书。
教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乙:我是把5%化成小数计算的。
60×5%=60×0.05=3(万元)
同时板书。
3.指着算式60×5%=3(万元),提问:在这道算式中,60和3各表示什么数量?5%表示什么?那么营业额、税率与营业税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出数量关系式: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个人所得税。
(2)5000元奖金包括哪几部分?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对问题的理解。
(求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求6.2亿元的5%是多少。)
(3)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计算。
6.2×5%=0.31(亿元)
(4)学生反馈,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3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
【教后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很重要。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使学生意识到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在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学生非常容易出错。学生对应纳税额理解较为模糊,经常找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