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37“练习八”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区分。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求循环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会比较两个循环小数的大小。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相关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循环小数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循环小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关于“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什么叫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还有什么是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循环小数的许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唤起学生对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记忆,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基本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让学生先判断,再说原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判断,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相关概念。
2.完成教科书P37“练习八”第7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
师:要保留三位小数,需要看小数点后面第几位?(第四位)前面三个都能直接看到小数点后面第四位,7.7只能看到第几位?(第三位)该怎么办?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这是循环小数,把循环节重复写一次就可以了。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把7.7的简便记法还原?(学生说,教师板书:7.275275…)现在会保留三位小数了吗?
【学情预设】7.7=7.275275…≈7.275。
师:怎样求循环小数的近似数呢?
教师指名说求循环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循环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学情预设】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分清哪些是循环小数,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分不清循环小数。(当学生说出只要有省略号的都是循环小数后,教师要适时追问:还有其他意见吗?学生回答:4.26351…和50.7632…不是循环小数。)
师:为什么它们不是循环小数?
【学情预设】预设1:因为没有重复出现的数字。
预设2:没有循环节。
师:那它们是什么小数呢?(无限不循环小数)还有其他的小数,谁来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小数?
【学情预设】100.7878、8.5555是有限小数。
师:为什么它们是有限小数?
【学情预设】预设1:因为它们没有省略号。
预设2:因为它们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师: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哪几类?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经常会把无限不循环小数误认为是循环小数,本题就是让学生仔细辨别这两种小数,明白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有没有循环节,再一次厘清三种小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完成教科书P37“练习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在草稿本上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用“路程÷时间=速度”来计算,得数要保留两位小数:305÷2.6≈117.31(km)。
3.完成教科书P37“练习八”第9题。
师:同学们,你们会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吗?先自己试做一下,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0.33<0.,因为0.=0.333…,小数部分3的个数多一些,因此它的值更大;1.<1.233,因为1.=1.2323…,比较它们小数部分的第三位,可得出结论;1.4>1.,因为1.=1.4555…,1.=1.4545…,比较它们小数部分的第三位,可得出结论。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了,那谁来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学情预设】可通过改写循环小数的方法来比较大小,通常是将循环小数展开到能比较大小的位数就可以了。
4.完成教科书P37“练习八”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仔细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我知道A超市的牛奶一盒是2.5元,一箱是58元,一箱有24盒;B超市的牛奶一盒是2.6元,一箱是62元,一箱也有24盒,但是B超市做活动,买一箱送2盒。
师:要求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王叔叔一共要买30盒牛奶,要求哪家超市便宜,一共需要多少钱?
(2)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A超市先买一箱,有24盒,花费58元,再买6盒,2.5×6=15(元),58+15=73(元);B超市也先买一箱,有24盒,花费62元,因为做活动买一箱送2盒,因此只需再买4盒就够了,2.6×4=10.4(元),62+10.4=72.4(元)。72.4<73,所以B超市便宜,一共需要72.4元。
四、总结反馈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了“循环小数”的相关联系,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以及和有条理、有根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业设计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在里填上“>”“<”或“=”。
0.440.? 4.484.4?
8.08. 7÷32.?
2.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360.5=18 361.2=30
362.5=33.5 360.25=144
3648=0.75 360.45=16.2
参考答案
1.< <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