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空气》是学生感受空气的入门课。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提出“它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探究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的存在并占据空间,获得观察、实验、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受到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可以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亮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难点 :能将空气与水进行对比,探究空气与水的异同点。
四、教学准备:
塑料袋、扇子、足球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咱们在正式上课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几件礼物,大家看一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足球和塑料袋。
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气球和塑料袋为什么都是鼓鼓的。
3、学生猜:结果是空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空气的乐园,和它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进一步全面了解它,好吗?(板书课题“认识空气”)。
(二)、找空气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像刚才这样,对空气视而不见,这对空气是非常的不公平呀!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找一找空气吧!
2、个人找空气(教师指导)
3、全班交流展示
(1)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2)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鼓起来,里面有空气。
(3)用吸管往装着半杯水的杯里吹气,会有气泡冒出,证明水里有空气进入。
(4)用扇子扇风,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除了课堂上我们找到的空气,生活中什么地方也有空气?
4、教师展示
学生尝试列举生活中处处都有空气的例子,更好地理解空气无处不在。
总结:既然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那我们为什么总是对它视而不见呢?这说明:空气是有一定特征的。空气到底有哪些特征呢?我们来继续研究。
(三)、探究空气的特征
首先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小组代表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准备一塑料袋空气请同学进行实验,并说出空气的特点。
(1)看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注意提醒学生白色和没有颜色的区别。)
(2)闻空气——————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3)摸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然后教师实验展示空气的特征
现在我们知道,空气没有颜色,空气没有气味、空气没有固定形状。所以我们把它们总结起来就是,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
(四)、知识巩固
??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空气的3个特征,还知道了空气的重要性。现在,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空气,谁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认识了空气,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万物生存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呼吸新鲜、清洁的空气,大家知道怎样可以保持空气清洁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