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2020年7~8月暑假作业 单元系列复习试卷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2020年7~8月暑假作业 单元系列复习试卷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23 12: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暑假作业单元系列复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知识点1〉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毛泽东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2.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飞成功
C.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
D.青藏铁路通车
3.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三年严重困难影响农业发展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值703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是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5.2018年12月4日,我国将迎来第五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右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思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
频传。
(1)为改变材料一中毛泽东感慨的状况,唯一的出路是什么?为此,我国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哪一年开始执行?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各一例即可)
(3)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项建设指标超额完成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列出一条)
〉知识点2〉
三大改革
1.“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人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泰来机制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该厂改名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  )
A.4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3.下面是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4.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亿公社化运动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翻了“三座大山”,进行了三大改造,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6.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依据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
7.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195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方面,一大批基本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哪一年基本完成的?当时农业、手工业为什么要走合作化的
道路?
(3)材料三中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它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二、材料三在发展经济上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知识点3〉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这种宣传应出现在(  )
A.土地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造成三年严重困难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6.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社会生产正常运行
7.下边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
时间?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4月?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人太空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之一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引自1953年11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一摘自《关于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1)三则材料各主要叙述了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农民和中国农业是怎样走出困境、迈向光明的?
(3)材料二、三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完成材料二、三所述的历史任务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一重大变化?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与复习》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D
2.D
3.D
4.C
5.A
6.C
7.C
8.(1)实现工业化。1953年。
(2)工业方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党的正确领导;苏联的大力支援;全国人
知识点2:
1.B
2.B
3.A
4.B
5.D
6.A
7.(1)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1956年。个体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工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实现国家工业化。
知识点3:
1.A
2.D
3.C
4.D
5.D
6.D
7.B
8.(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农民和中国农业走出了封建的小农经济,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3)联系:都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原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