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小雨点 桂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小雨点 桂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23 13: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下雨了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下雨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享受自然的思想。在记忆和表现雨中场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学习和大胆表现下雨这一情境中的人物动态,了解组织画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雨中人物的特点,运用绘画的语言,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层次、有动态的绘画作品,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2、通过表现雨中情趣,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创作一幅画面有大小、前后、遮挡关系的作品。
  难点:雨中的人物动态和表情及前后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组织教学
  2、天气预报下雨图标展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图标吗?它们是什么意思?
  生:天气预报图标,有雨的意思。
  (引出课题《下雨了》)
  (二)新授
  1、忆雨
  师:下雨了我们怎么办?
  生:打伞、穿雨衣…
  2、创设情境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雨了这些小朋友该怎么办?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乌云、雨点,再拿出两个人物图片贴在雨中)
  生:人物需要打伞或穿雨衣。
  师:拿出准备好的雨伞和雨衣给人物贴上。
  师:下雨了人物在雨中行走地上会出现什么?(教师移动图片人物的腿和脚)
  生:雨花。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地面上溅起的雨花)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画)
  (三)欣赏课本中的作品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观察P15《伞花》和《放学了》。
  师:两幅画的共同点?用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绘画技法?
  生:人物多。运用了遮挡法、前面的人物大后面的小。
  师:你们可真棒! 两幅画运用了“近大远小”和“遮挡法”的绘画技法(重点强调)
  (四)学生创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画了吗?下面咱们四个组做一个比赛,看哪个组最棒。(要求:各组的美术组长在老师准备好的纸上画出乌云、雨点和雨花,各组成员画打伞或穿雨衣的人物,画好后剪下来交给组长,组长按照“近大远小”和“遮挡法”贴到自己画面中,这样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最后哪个组表现的好就得到小红花。)
  生:好
  师:下面就请拿出你们的小画笔行动吧。
  (五)作品展示
  点评:看哪个组的画面近大远小、遮挡法的关系表现得好。
  (六)安全避雨
  可以在汽车站、屋檐下、电话亭或小亭子里避雨。不要在大树或电线杆下躲雨。蹚水也很危险,容易误入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