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理想的风筝 1(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理想的风筝 1(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5 19: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 学 语 文 教 案
课题 理想的风筝 课型 精读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子)及10个新词。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文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查阅资料 查阅作者苏叔阳的有关著作和资料
教、学具准备 课件文字 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课上:跳跃旋转 关爱学生 生命顽强刘老师 课下:放飞风筝 追赶风筝 热爱生活
课后小结 听了曹文俊了事的课,受到两点启发:一是语文教学要重视教方法;二是要深入全面细致理解课文。这样教学才能游刃有余。
留言板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 10 分钟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导入新课(5)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24.理想的风筝二、整体感知。(25)1.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汇报学生字情况)。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再读探究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4.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5.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风筝时释放出来的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以及对我的影响。三、布置作业:一般生:抄写生字词(10)优秀生:查阅资料,深入理解。 提出不懂问题读熟课文默读思考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10分钟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导入课题 (5) 1.师板书;风筝 2.师再板书“理想的”3.师让生看课题提问(板书大“?”)4生一提:为什么要加上“理想的”?5.生二提:理想的风筝什么样?6.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都不错,老师也有问题,不过先不告诉你,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你们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生自由朗读课文。细读课文(25)1.师:本文讲了谁?刘老师 2.师:他的样子怎样?在第五自然段 (师让生齐读) 3.课件:师出示这一文段,并设问:从外貌上,你觉得刘老师怎样? 生:忠厚 生:慈祥4.师提示:刘老师还有一个使一看就忘不了、与平常人 不一样的特征是什么? 生:残疾 (生再齐读这一段。)5.师:课文还写了刘老师的什么事?生:玩风筝 生:讲课6.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细读揣摩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7.班上汇报。⑴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⑵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件: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 学生质疑读书思考,与伙伴交流展示成果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⑶ 课件: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三、对课文进行总结(10)1.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最好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2.课件:刘老师是个( )的人3.生讨论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答案。生一:我认为刘老师是个坚强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生二:我认为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生三:我认为刘老师是个顽强的人,因为课文中这样写道“……”5.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表达方法。课件文字生二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借物喻人。生三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通过外貌来写品德。生四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写好某个人主要通过事来表达。 联系全文思考并回答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全文思考后回答谈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或感受最深的段落。
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布置作业(5)一般生:熟读课文,找自己喜欢段落背诵优秀生:(1)写法上的启示。(2)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