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童年的发现
一、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这篇略读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家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的一篇文章。作者以倒叙的形式,主要阐述了自己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全篇层次清晰,结构分明,语言诙谐幽默,充满童真童趣。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カ。学习这篇课文要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重难点:理清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思考作者为何会有如此惊人的发现,从而领悟其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深刻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天赋、妨碍、岂止、痴迷、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翻来覆去”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过程的规律。感受人物形象,深刻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世界上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领悟作者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作者费奥多罗夫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平时生活中你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又有什么发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品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第一组:情不自禁
“禁”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它其他的读音吗?能给不同的读音组个词。
第二组:胚胎
祸患
天赋
妨碍
岂止
痴迷
羞愧
幸亏
驱逐
请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读准字音。
第三组:翻来覆去
运转自如
绞尽脑汁
默不作声
读准四字词语,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3.通过分段表述,概括各部分内容,学生交流。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2)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3)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作者的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板书: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23童年的发现
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阅读开头,了解“发现”
师:“有关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啊!那些生物学家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出示: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看能体会到什么?
(2)学生回答
(板书:富于幻想)
(3)教师小结:体会到“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3.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1)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我”提出了哪些问题?老师是怎样解答的?
(2)指导朗读:想象当时情景,分角色朗读,体会语言的幽默。
4.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1)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教师小结: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力——“痴迷”、“翻来覆去”。“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出示:“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5.“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对,但是,因为表达得不是时候,结果却被老师轰出教室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终于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6.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布鲁诺、伽利略生平
教师小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板书:幽默风趣)
7.回顾课文,说说作者的发现源于什么?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幻想、爱思考、爱探索、爱幽默)
(四)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1.交流: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坚持探索。
2.拓展阅读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思考与练习:
(1)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2)他能有这么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中外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富于幻想
23童年的发现
绞尽脑汁,惊人发现——执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风趣作业
课前作业:
1.读一读。读准词语,读熟课文
胚胎
祸患
天赋
妨碍
岂止
痴迷
羞愧
幸亏
驱逐
2.说一说。
说说你从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中得到什么启示?
3.谈一谈。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讲一讲。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呢?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课后作业:
补充词语。?
(
)来(
)去
(
)(
)自如
(
)尽(
)汁
(
)不作(
)
(
)不自(
)
不(
)好(
)
2.搜一搜。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发现的名人故事,搜集下资料吧!
课内作业: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胚胎
祸患
天赋
妨碍
岂止
痴迷
羞愧
幸亏
驱逐
2.填一填。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
的事。
3.说一说。
说说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三个过程?你从他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示?
4.谈一谈。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课内阅读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他常常耐着性子,面对墙上的地图呆呆地出神。实在无聊了,魏格纳就站起来,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借此消磨时光。他画完了大洋洲,又画南极洲;画完了非洲,又画南美洲。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第二天一早,他叩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并说也曾有人提起过,但都没有足够的事实加以证明。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机。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他。他充满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1)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假想是正确的?
(3)他能有这么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