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3 22: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3、重点掌握“过雁”、“黄花”“梧桐雨”等意象。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
。宋代女词人,
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知书善文。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收集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赵明诚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这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改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这首词就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文体知识
 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
、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
等。
课前回顾
一、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次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_
_________
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_____
(2)将
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数百之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种,
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课前预习
1、仔细阅读本首词,说一说李清照的情绪如果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表达是什么?这种情绪包含哪些方面?(3分)
2、词中的主要意象都有哪些?(2分)
【课堂部分】
【自主质疑】保持安静,独立思考探究问题,圈出疑难,留待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探究一:开头七组叠字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为什么?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探究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是“淡酒?难道是李清照不胜酒力?
探究三:从”雁“、”黄花“、”梧桐雨“中任选2个意象,联系所学诗文及导学案补充材料,小组讨论,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探究四:既是“旧时相识”,“雁过也”为何还要“伤心”呢?这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结构和情感上看,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一:开头七组叠字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为什么?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不可以,使用叠字能渲染出凄凉、萧条的意境。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孤苦无依、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肃杀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凄然寡欢、惨然不乐
叠字修辞结构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具有音乐美、增强感情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这里淡酒是“愁情”的象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探究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是“淡酒?难道是李清照不胜酒力?
探究三:从”雁“、”黄花“、”梧桐雨“中任选2个意象,联系所学诗文及导学案补充材料,小组讨论,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窗前的梧桐树飘下几片枯叶,夜幕深深,小雨淅淅沥沥,一声一声,“滴滴答答”彷佛苍天也在忧愁哭泣。伤心凄苦如诗人,见此梧桐,闻此细雨,更添愁情。
探究四:既是“旧时相识”,“雁过也”为何还要“伤心”呢?这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雁”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这句以口语化的朴素清新的语言,直抒胸臆,与前文照应。
诗人写愁多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难以言说,表面“欲说还休”,实际万般愁苦上倾泻无遗。
探究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结构和情感上看,其作用是什么?
【总结提升】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细雨
【当堂检测】
1、《声声慢》一词是通过

、桐细雨、
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黄花”指的是什么花?“黄花”象征着什么?
晚风
过雁
黄花
黄花指“菊花”,本词中象征着衰败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境,菊花落满地”的惨淡情景依然令人心碎。离愁别恨对于人的折磨,政争的忧患给主人公所带来的体损神伤,超过风霜对“黄花”的侵袭,人比在秋风中枯萎的“黄花”还要形销骨立。
毛泽东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后”反其意而用之,借”黄花色彩明艳,生命力顽强表现出革命志士矫健而充满生机,英姿勃发的万丈豪情。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完成《课时规范训练》相应部分练习;
【补充资料】
“雁儿”过,人成各,心酸满腹无处诉说
1、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晏几道《思远人》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黄花”落,伤心昨,容颜易损欢情薄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代: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梧桐叶上雨,离人心底愁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