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3 22: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词的特点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诗余”、“长短句”等;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如《十六字令》,最长的不过240字,如《莺啼序》。一般认为58个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白衣卿相的悲欢歌唱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ì)狂荡,何须论得丧(sàng)。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nèn)偎(wēi)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zhēn)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此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有人说,望海潮,是一篇奉承他人的作品。你怎样理解这个用意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总领全篇,定下基调——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绿柳含烟,画桥流水,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
美丽,雅致,人烟阜盛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参天绿树环绕江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无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把“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卷”字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市场上的店铺里陈列着珍贵的珠宝玉器,家家户户摆满了绫罗绸缎,一家比一家富贵豪华。
反映市民(主要是富室)穷奢极侈(chǐ)的生活。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嘉:秀丽。三秋:花期长,芬芳长久不散。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
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来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地理位置
钱塘自古繁华。
——历史传统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自然景观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自然景观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市井面貌
清嘉:秀丽。三秋:花期长,芬芳长久不散。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互文。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飘扬,在月下荡漾。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欢歌笑语,其乐融融。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这几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一面吟诗作赋,一面观赏着湖光山色。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图将:画下来。凤池:指朝廷。
希望日后把这如诗如画美景描绘下来,待其回到京城升官时,向同僚们把这里的繁华景象夸耀一番。
暗颂孙何政绩良好、与民同乐,祝福他任满将要入朝执政。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景色宜人
——百姓富足
——长官威仪
与民同乐
——美好祝福
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词的下阕写的内容及情感: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作者的写作目的(主旨):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富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投赠之作)
本词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一、铺叙——
铺叙,就是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展开,要使用多种艺术手法;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铺叙点染唱繁华
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开篇即点出钱塘(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形胜”、“繁华”四字直指主题。总体概括之后,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分别从街巷河桥、居民住宅、户口繁庶、市肆繁荣、市民殷富、钱塘江堤、江潮、西湖、连山、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达官贵人各个方面作了描绘。时而博大激越,时而轻柔婉转,既有自然景物又有世俗生活,全方位地展开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词人以铺叙的笔法,描摹钱塘湖山优美、树木苍郁、人烟阜盛、市井富庶、歌舞升平、官民同乐,足称“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宋代词论家李之仪盛赞其“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同当日”。
上片开头告诉我们“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各个方面详细描绘,这样写从结构上看,像是写文章的“总——分——总”结构类型,就写作手法来说,这是一种写作技法,叫“点染”。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将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染就是侧面渲染烘托,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更具体、生动地把握。
上片“繁华”两字点出杭州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渲染,通过具体直观的描述,展现了大都市雕梁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人民安乐的”繁华景象。
二、点染
本词下片也用了点染的手法,请找出来,并分析。
明确:“重湖叠巘清嘉”使点,“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期
中的染,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山色之美;二是
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面貌之佳。
本词下片也用了点染的手法,请找出来,并分析。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
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