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倒数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倒数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3 14: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倒数》教案 
【学情与教材分析】
“倒数”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教材编排时,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通过倒数这一概念的应用进行关联,关联之后形成知识结构及认知结构,进而彰显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核心素养。
教材的编排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归纳出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并举出实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构建“倒数”的数学模型,再用发现的规律尝试写出一个数的倒数,并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具体方法,同时研究出1和0的倒数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在探究活动中,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
难点:1、0的倒数特征, 小数、带分数的倒数求法。
【设计理念】
“倒数”是人为的抽象概念,是没有直接生活原型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与日常生活经验没有直接联系的抽象概念,我设计了专门的、纯粹的数学活动,既把握概念本身的基本特征,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交流活动中构建“倒数”的数学模型,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抽象概括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养成独立思考、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旧知导入、探究发现。
1、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假分数:
【设计意图:一方面强化“口算”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巩固复习旧知,为“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这一难点做铺垫。】
拿出你的学习单,独立完成下面计算,并在组内分享发现。
 
学生汇报预设1:它们的得数都是1。
师回应:仔细观察这些式子,都是(乘法)算式,那么它们的(积)
都是1。
学生汇报预设1: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师回应:你的意思是,如果两个分数相乘,乘积是1,那么这两个分数有个特征: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计算,再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点:
乘积为1;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为倒数概念的引出做了铺垫。】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发现,走进今天的学习。
引出概念、理解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称为“互为倒数”,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倒数(板书课题)。根据倒数的定义,你能提取出哪些关键要素?
①乘积是1。 如何理解?
预设1:不能“和”为1,不能“差”为1,也不能“商”为1。
预设2:乘积只能是1,不能是其它数。
②两个数。 如何理解?
预设1:不能是3个数、4个数、5个数……
预设2:少于两个数不行,多于两个数也不行,只能是两个数。
师引导:这两个数表明是什么样的两个数了吗?
③互为倒数。 如何理解?
预设:以为例,和互为倒数,可以理解为:
是的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其余式子中的两个数是否都互为倒数?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倒数关系。
【设计意图:解读倒数概念中“乘积为1”、“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三个关键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表述出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对“互为”这一词的解读,通过交流分享式子中的各类数之间的倒数关系,让学生充分理解倒数的核心概念。】
教师先以式子中的 ?为例,检测学生能否正确表述,再用判断题的形式巩固倒数的核心概念,让学生说明错的原因,加深理解。
概念的直接应用。
老师询问学生寻找倒数的依据是什么?乘积是1。
【设计意图:这是倒数概念的直观应用,只需要判定两个数的乘积是否为1,就可以了;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真分数、假分数、整数的倒数特征。】
四、求一个数的倒数。
同样的几个数,现在是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倒数:先思考,最易求出的倒数是哪些数?怎么求的?
预设1: ,将这个假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乘积就是1,也就找到了它的倒数。
预设2:,将这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乘积也是1,同样也找到了它的倒数。
预设3:19,它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分之1。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这一特点进行简单应用,不仅教学生学会学习,并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同学们在学习单上自主尝试带分数()、小数(0.4)的倒数求法,并完善倒数的书写格式。
教师分别挑选有代表性的共性书写,统一正确的书写格式,并用学生举的“真分数”、“假分数”、“整数”例子作示范书写,形成符号表征。
学生出错设疑:的倒数是,对吗?
预设1:的书写本身有误,可以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将这个假分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预设2:和乘积不为1,肯定不是互为倒数。
学生不断探究:得出带分数()、小数(0.4)的倒数的求法,从中提炼、总结出一般方法:转化、换位。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的倒数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这一环节时,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求倒数的过程,初步总结出求倒数的一般方法。再让他们分小组充分举例讨论,这样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掌握了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巩固新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整数中的特殊举例:
预设1: 1的倒数是?1。因为1乘1等于1,所以1的倒数是1。
预设2: 0的倒数是?没有。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预设3: 0没有倒数,因为0可以认为是,它的倒数是,但0不能作分母,所以不成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倒数的本质属性,解决1及0这两个特殊数的倒数问题。在此数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反思的学习习惯。】
总结: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分情况说明:真分数、假分数、整数、带分数、小数、0、1。
五、巩固提升。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概念,需要一个逐渐消化的过程。练习的设计目的,一是给学生提供模仿的过程,二是能直观的把概念具体化。而多层次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再次激起思维高潮,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获取数学学习的经验,又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转化
假分数 真分数 整数 带分数 小数
换位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置了两个学习目标,并为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完成,设计练习题,教学评一体。题型的设计紧扣目标,能及时检测和反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例如目标1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我先出示1道正确题目,给学生以正面引导,紧跟着设计了3道说法错误的题目,分别是从倒数的三个关键要素出发,达到巩固核心概念的目的,想必孩子们对什么是倒数应该是理解得非常的到位了。
下面进行目标2的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对于目标二的学习,我设计了过渡环节,先连线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他们立刻能根据倒数的意义找到答案。接下来的关键环节是:求出这些数的倒数,要求他们先有所判断,根据已有经验,找出最易求出倒数的那些数,并用发现的规律求出各自的倒数,并让学生简单说出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小数的倒数怎么求?带分数的倒数怎么求?既是对分数求倒数方法的验证也是一个新问题的解决,让孩子们根据小数与分数、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来解决这个问题,初步总结出求一个的倒数的一般方法。
接着小组活动,充分举例讨论,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熟练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交流机会,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巩固新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最后是对整节课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对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跳跃性。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我想,在教学中需要我充分预设,放开手脚,这样定能让课堂生彩。
当然课堂上还有很多不足,例如,在学习目标2中,学生在举例整数时,没有人提出特例:0、1,好在我及时提出疑惑,学生思维活跃,对求一个数的方法熟练掌握,所以立马思考并回答正确。其次,由于时间限制,没能让学生充分分享不同数的倒数特征,但我相信,他们已经能够有所发现,因为从课上学生的积极分享、课后巩固提升题目的训练,他们的思维已达到较高水准,思考问题也更加全面了。所以在教学设计的紧凑性、高效性上还需加强,以后一定会多努力。